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近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频频爆冷?
诺贝尔文学奖本来就没有很明确的标准,除了创办之初诺贝尔先生要求的那句奖励“理想主义”,何其泛泛。早年(二战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曾经颁发过给不少欧美的次重要作家、冷门作家,有的而今看来几乎是庸才,只不过后来陆续有一些公认大师级的作家获奖,比如艾略特丶海明威丶卡缪丶福克纳丶聂鲁达丶马奎斯⋯⋯他们无论在大众还是学术层面都有极高评价,可以说是他们作为得奖者把诺贝尔文学奖的档次逐步拉升到世界第一的地步。
然而即使如此,没有被评上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还是比评上了的多,卡夫卡丶普鲁斯特丶乔伊斯丶博尔赫斯这些巨头都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博尔赫斯在1936年11月27日的阿根廷《家庭》杂志他的专栏上写到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时,对诺贝尔文学奖有此判断:“诺贝尔奖的规定有这么一条……应该不考虑作者的国籍,给予最出色的理想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最后一个条件是最没有办法的,天底下没有哪一本书不可以被称作‘理想主义’的……而第一个条件则有点狡猾。公正的把奖项平分,不考虑作者的国籍,这样良好的愿望反而成了不明智的国际主义,一种按照地理位置的轮流坐庄。”
接近二十世纪末,可以看出诺贝尔文学奖渐渐又有所转型,它日益以举荐不同文化当中的尚未广为人知的杰出作家为己任,不再拘泥于是否经典作家。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自己否认着它类似“先贤祠”丶“摇滚名人堂”这样的定位,然而公众及传媒还是一厢情愿地期待着它来一槌定音地“肯定”某位早已不需要肯定的重要作家的地位,故此才有了永恒的“陪跑者”一说。
只能说,“冷门”未必是差作家,“陪跑者”未必不是长跑好手,不懂的话,多读读他们的作品吧。
图为博尔赫斯
其实不存在爆冷的问题,从1967年开始,每一年入选的候选人名单都是保密的,在获奖者揭晓之前,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文学奖会给谁,也就不存在冷不冷的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黑箱,定期输出一个结果,但你既看不到运算过程,也看不到输入的数据,只能靠猜。
之所以大家会有诺贝尔文学奖不按套路出牌,故意选择发给冷门作家的印象,和大众传媒和博彩业的介入有很大关系。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博彩公司和网站针对当年的诺奖推出博彩业务,并公布赔率表。这些人选经过广泛传播,为人所熟知,让大众误以为这些人选很“热门”,其实这些人选可能都没有获得提名也未可知。
这个过程,和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是完全独立的,要说热,也是博彩和传媒业热,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没有关系。博彩业做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很多时候是赔本赚吆喝,做宣传。每年8月,博彩公司都会组织专业团队,由一群有文学爱好的精算师,通过收集、评估等程序,制定赔率表,他们有时还会咨询文学评论家或作家本人,来计算赔率,但他们依据最多的,是当年的媒体曝光热度。
但是问题就在于,媒体曝光热度,文学评论家的意见,作品本身的质量,大众的偏好,本身无法影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这是肯定的,同时也无法正确评估其重要性,谁知道评选时这些因素占多大权重?谁也不知道,所以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是很少准确的,尤其是和对其他奖项预测相比。
对科学类的奖项来说,至少推测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短名单,并且保证当年的获奖者一定从这个短名单中产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汤森路透就经常预测准确,这是因为对科学领域成果的评估,是有客观标准的,可以通过论文的引用数量来做判断。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更多,当然说明他的研究更重要,成为更多人研究工作的基础。
文学评判并没有这样的客观标准,它是一定会受到各种考量、各种偏好的左右的,预测难度很大。但为什么博彩公司还是要开盘,出作家的赔率表呢?因为大家最关心这个奖项啊,文学奖谁都可以说几句的,谁也都看得懂,不像科学奖项,看懂科学家们的研究领域,有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博彩公司开了盘,被媒体报道,为大家熟知,人人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热门人选的榜单,然后评奖结果一出来,发现爆冷了,太平常不过的事。
但有一点也确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评奖委员会的评判标准正在逐渐改变,从这几年的获奖人选来看,有如下改变,一是重新开始关注非虚构写作,二是开始回归Literature的本义,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文本,三是更关注少数族裔、女性创作者的作品,四是更倾向于颁发给用实际行动和自己的作品,跨越了文化交流沟通障碍,促进了现实改变的作家,政治性更明确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石黑一雄获奖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