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官员三天穿同衣出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官员三天穿同衣出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霍去病苛待士兵,毫不体恤将士疾苦,为何其部队却能碾压匈奴?
霍去病将军苛待士兵,毫不体恤士兵,既是事实,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自古治军就有两大不同的流派:
1,为了共同的信念而战。
此种情形下,主帅爱惜士兵,视将士为手足,生死与共。例如辛弃疾、陆游丶袁崇焕、岳飞丶韩世忠丶关云长等千古名将,就是典型代表。
2,为了各自利益而共同征战。
此种情形下,主帅不怎么善待士兵,更不会体恤部下,只有主帅与其部分部下,私交甚好时,才另当别论。
霍去病将军征匈奴,只是为了建功立业,为了扬名天下。霍去病将军的部下,之所以乐意追随霍去病将军,也是为了获取军功丶财富。
说穿了,霍家军是虎狼之师,霍去病将军犹如狼王。狼有其行事规则,狼王不会体恤部下,要人关怀的部下,也不配追随狼王。狼要成功,只有靠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照顾、同情的不是狼,而是狗。
实际上,成吉思汗的行事规则,也与霍去病将军一致。蒙古男丁想获得领地、奴隶、牛羊丶钱财,就得追随可汗去打仗。战胜了,才能分得想要的东西。在征战中,成吉思汗同样不会体恤任何部下,即便是他的儿子,他也不会徇私。一个时刻渴望他人体恤关怀的人,不应去参军,更不应上战场。军人不需要同情,男人不需要怜悯。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情形外,还有一种很糟的情形。那就是主将与士兵,没有共同信念,也没有共同利益。此种情形下,军队内部比较混乱,军队战斗力也不会太强。例如,民国时期的军阀部队就是典型代表。主帅视将士为奴仆,仗打赢了好处归主帅,仗打输了,就怪将士无用,不斩杀将士就算是恩典了。这样的军队一定无能,这样的时代,也一定是个落没的时代。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从军都是一个艰苦的行当,尤其是在靠冷兵器贴身肉搏的古代,人们多是为了活命去投军、或者被强迫征军,哪有那么多爱国情怀,战场上拼命厮杀的理由只是为了活下去,期盼着足够幸运的话,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汉朝时期依旧实行军功爵制度,士兵可以通过战场上收人头,加官进爵,卫青就是最好的例子,奴仆出身,韬光养晦十余年,首次征讨匈奴,就旗开得胜,得封关内侯。之后数次挂帅,都大胜而归,爵位、官职、封地越来越丰厚,成了汉武帝时期的第一将军。姐姐做了皇后,自己成了驸马,卫氏一族显赫一时。
作为普通士兵来讲,立下卫青这样的战功不太现实,如此一来,选择站队就很重要,跟着厉害的统帅,常胜的队伍,立功受嘉奖的机会更多,生活也会更好些。
毋庸置疑,霍去病的队伍就是这样一支战绩斐然的虎狼之师。霍去病也算是将门虎子,虽然年轻,打仗的功夫可不是盖得,可贵的是善于打破古法,用兵以奇,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漠北之战封狼居胥,风头不亚于舅舅卫青。
能跟着霍去病,操练虽苦虽累,但打了胜仗有封赏,能建功立业,有了这种欲望支撑,士兵自然能同仇敌忾、奋力杀敌。
再者,人都有偶像情怀,喜欢听从真正有能力人的号召,军人更是如此,一个酒囊饭袋上司,即使天天好酒好食的收买士兵,士兵也很难真心臣服。而像霍去病这样年纪轻轻,却能屡立奇功的英雄式人物,即使苛刻,在军中的威望也很高,更容易赢得士兵的敬佩。当时能在霍去病麾下,于士兵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荣耀,这种荣誉感下,士兵作战怎会不英勇。
话说回来,霍去病从小在舅舅和姨母的照拂下长大,出身显贵又年少有为,难免性格上有些嚣张乖戾,不似卫青那般大度宽仁,操练士兵肯定颇为严格,打骂责罚之事在所难免,可为一军主帅者也不至于如后人诟病的那般不堪。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因浑邪王降汉之事犒赏霍去病,霍去病说这不是他一人之功,全体将士也有功,故而将汉武帝赏赐的一坛子佳酿倒入泉水中,让将士共饮此酒,共享皇恩浩荡,将士们喝着山泉水,肯定是尝不出汉武帝的美酒是什么味道,却能感受到将军爱护军士的拳拳之心,备受感动。
由此可见,霍去病不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军二代,作为主帅,他深知恩威并重的驭人之道,平日里操练势必要严酷,只有那样才能训练出虎狼之师,可该收买人心的时候也不能含糊。
有人将霍去病射杀手下将领李敢,作为他虐待士兵的证据,其实也是有失偏颇的,霍去病之所以杀李敢,是因为李敢将父亲李广之死怪罪在卫青头上,下黑手打伤了卫青,卫青知道了没有追究还帮忙隐瞒,霍去病知道后非常生气,一方面心疼自己的战神舅舅,要知道卫青在霍去病心里的分量简直是在神坛,另一方面打伤舅舅的还是自己的部下,觉得自己御下不严,李敢太不把自己放眼里,愧疚又愤怒,才在围猎之时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对此事是心知肚明,李敢好歹也是名门之后,汉武帝却没有追究霍去病的过错,除了不想得罪卫氏一族,也有觉得李敢有错在先的的因素。要是他知晓李敢伤卫青之事,也会追究李敢的罪责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官员三天穿同衣出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官员三天穿同衣出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