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鄱阳湖死水位?
死水位为12米。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鄱阳湖主要由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等水源供给,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附近汇入长江。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11月份水位明显偏低的原因?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造成河流水位变化大。夏秋季节是丰水期,滔滔鄱阳湖水犹如大海一般壮观;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堪称天下奇观,这里变成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在枯水期,芳草萋萋,草深过膝,芦苇迎风摇曳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
鄱阳湖水位下降原因和危害?
鄱阳湖水质下降原因有四大原因: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鄱阳湖周边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以及畜禽水产养殖量的增加使得入鄱阳湖氮、磷量增加;二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鄱阳湖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上升,而该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脱磷能力均较差,使得入湖总磷量逐年增加;三是工业废水污染,鄱阳湖地区部分工业园区时常发生超标排放或偷排现象,造成鄱阳湖水质下降;四是采砂,采砂搅动湖底底泥,底泥中总磷释放入水体,进一步加重了总磷污染。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水面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聚集了包括长江江豚在内的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2003年以来鄱阳湖水位呈现什么趋势?
从2003年以来,鄱阳湖的冬季枯水期已经在不断提前。江西省防汛抗 旱办公室数据显示,目前,鄱阳湖湖区水位已创有纪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值。
让人们感到更为焦急的,则是这种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持久的常态化。
监测数据显示,1956年至2002年,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时间大致为12月1日前后,2003年至2013年平均枯水期提前到10月27日。最近 10年,星子站枯水期时间不断延长。即使是在2010年那样的丰水年,枯水期仍达到165天,一些年份连续低枯水位时间甚至长达254天。
鄱阳湖是长江的“绿肺”,是世界重要湿地,占全球98%的白鹤、80%的东方白鹳和70%以上的白枕鹤都在此越冬。鱼类和江豚加剧死亡、湿地植被生 态系统退化、候鸟觅食困难……如今,干旱正在使鄱阳湖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由于湿地干枯,近几年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急剧减少,已经从往年的100万只减少为 50万只左右。
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鄱阳湖水位为何连续数年持续走低,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
专家表示,鄱阳湖低枯水位呈现常态化趋势,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向记者分析说:“鄱阳湖缺水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水文周期的影响,2003年—2012年 间,‘五河’来水量比1956年—2002年多年平均情况减少了99亿立方米;二是湖区灌溉、生活用水10年来增加五六十亿立方米;三是长江三峡等上游水 库群建成后,拦蓄洪水造成泥沙存库,清水下泄冲刷河道,将鄱阳湖口长江河床冲深约20厘米,这样又导致鄱阳湖水下泄入江约33亿立方米。”他还表示,相对 于水文周期性变化因素而言,用水增加及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影响将是趋势性的,且不断加剧。
专家指出,鄱阳湖湖水主要依靠鄱阳湖流域地表径流补给,湖水位的高低则主要受长江干流湖口站水位顶托制约。当长江水位高时,长江水顶托湖水,鄱阳湖水域变大;当长江水位低时,鄱阳湖水被长江拉空。近10年出现的枯水,多是湖水被拉空所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鄱阳湖跌破极枯水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