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揭秘开国大典旗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揭秘开国大典旗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开国大典旗杆的故事?
旗杆的遗憾:能力有限,只得如此
放在如今来看,旗杆的制作应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只需要找到等高的材料,再制作成想要的模样,固定放置在选择好的地点即可。
可这项工作搁到1949年,却是一件令无数人头疼的难题。故事的开头要从那一年的秋天说起,正在筹备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准备在天安门和正阳门城楼中间的中轴线上竖起一根国旗旗杆。
设计整体布局的是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名叫林治远。他从实地考察中得出一个结论,只有35米高的国旗旗杆才能同天安门城楼达成完美比例。35米有多高?大抵是11层楼左右的高度。
林治远愁坏了,因为他跑遍附近钢铁厂,均得到"无法制作"的答复,偏偏他又不愿意放弃这个构想,让开国大典留下遗憾。
他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别说,还真被他找到了。林治远去到北京一家自来水工厂,在厂房中翻出来直径完全相同、大小不等的四根钢管,请焊接工人一节一节把他们拼凑固定起来。
但遗憾的是,就算钢管全部拼接完成,它的长度也没有达到原计划的35米。
无奈之下,林治远只得把此事报告给负责天安门工程的指挥部,指挥部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征求了上级意见,最终拍板决定,就用这根22.5米高的旗杆当国旗杆。
它这一立,便是整整42年的光阴。直到1991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才更换成由碳素钢管拼接而成的无缝旗杆,总长32.6米,实现了当初林治远的设想。
国旗杆的遗憾,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彼时中国工业的落后,同时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当初那根22.5米的国旗杆,还是后来这根32.6米的国旗杆,它们都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是曾经艰难妥协与如今辉煌的见证。
天安门前的旗杆高度是多少?
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高22.5米。经实地测量,应为35米高。按理说,35米并不是很高,制作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但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京,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最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发明升旗杆的人是谁?
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映,影片中的7个极具时代感的小故事,给人们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其中,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定少不了“天安门第1根自动升降国旗杆”的故事。黄渤扮演的一位名叫林治远的工程师,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坚韧和不畏艰险,在最后时刻完成了对国旗杆的设计,保证了国旗在大典当天顺利升起。历史中,这根旗杆足足使用了42年,在1991年4月才被更换下来珍藏在博物馆中。
发明升旗杆的人是林治远。林治远号裕民,广东潮阳人。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所用的旗杆,由林治远亲手设计施工完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揭秘开国大典旗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揭秘开国大典旗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