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州博世裁员怎么补偿?
苏州辞退员工补偿标准2022如下~1.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依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和工资而定。工作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工资,超过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支付,不足6个月的,按半个月支付。经济补偿最长不超过12个月。
2.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支付双倍经济补偿。
按照我N+1 的补偿。苏州博世汽车因为为订单两突然下降,导致供应链断开,员工无法正常运转,特别提出按照N+1 的方式对辞退的员工进行补偿。
德国西门子裁员10400人,会对传统制造业、家电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此次西门子裁员是跟西门子剥离油气与电力部门相关的。在过去三十年,西门子已经剥离或出售了不少业务领域,比如电脑、手机、家电等。
不过,西门子剥离油气与电力部门确实还是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在这一领域西门子曾经获利良多,也是在这一领域西门子与美国通用电气一直处于火热交锋中。当然,通用电气的日子最近几年也很不好过。与杰克韦尔奇在位的时代比,这一领域早已风光不再。
不过,西门子毕竟是巨无霸的上市公司,为了财务报表好看,剥离部分业务也正常。
至于裁员嘛,也要分开来看。油气与电力部门确实会裁员,但是西门子会在其他新领域投资,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
西门子将把精力和财力集中在更有前景的领域,比如医疗、交通、工厂数字化等。
对了,此次调整跟家电领域没有半毛钱关系。西门子家电业务在2014年就完全出售给博世了。之前的西门子家电也是和博世合资的。
为什么德国会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
说到德国经济崛起,可以从二战以后讲起,主要指西德,跟苏联控制的东德没多大关系,而二战结束后的德国是很惨的,没有政府,没有首都,没有军事,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甚至提出,将剩余纳粹迁到北非去生活,战胜国拆除德国境内1500多家工厂,使德国降到1930年时的水平,和军事相关的工业全被禁止,目的就一个,达到“强大欧洲,虚弱德国”的目的。
50年代德国街景。
惨归惨,活路还是留了,战争结束后对德国严厉制裁,为防止发生动乱和瘟疫,战胜国开始援助德国,食品是配给的,连抠门的英国人也给了20亿美金的援助。因为是打破重建,战后德国的失业率几乎为零,美国人按自己国内工人的效率,认为德国光清理废墟就要30年,实际上德国在50年代就清理完毕,可见国内并非颓废,而是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50年代的慕尼黑。
冷战开始后,西方的舆论倒向了西德,这对西德在战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及时取消了西德工业限制计划,废除了“强大欧洲,虚弱德国”的政策,1949年西德联邦政府成立,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间接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德国倚仗优秀的工业基础突飞猛进,1957年德国参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到1960年整个德国的工厂突破10万家,1950年德国平均每人1600马克收入,到1960年上升为4200马克,1970年已达到8700马克,国家人口失业率从1955年开始降到1%以下,1960年维持在0.6%,1970年降至0.5%。
60年代德国郊区。
德国的起步,靠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援助,共160亿马克,这笔钱在48、49年占到了经济投入的80%,但到了1952年,这笔援助只降到了2%,所以援助仅几年后,德国人就已当家作主,加之又没有巨大的国防开支,在1950年时德国就恢复到战前水平,1953年已经超过1938年水平的20%,而那时候的欧洲各国还在清理废墟,张着嘴等着经济援助。
70年代西柏林街景。
所以60年代以后,德国的身份从一个最大的战败国,受援助国,变成了一个援助国,商品出口国,欧洲各国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都是德国人主导下签订的,欧洲各国都要依赖德国进口的商品,东德又源源不断的有人逃往西德,在严重缺乏工人的情况下,带来了劳动力,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共流入西流900万人口,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商品,以大众汽车为例,1946年大众汽车一天只能生产30辆,到1960年时一天能生产8000辆,50年代大众汽车打入美国市场,开始美国打着“希特勒的产物”口号诋毁大众汽车,销量惨淡,1953年只卖了2000辆,但到了1970时,已经超过了30万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