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0余字文件7处错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200余字文件7处错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中,作文字数不够扣多少分。(应该差10来个字吧)?
缺题目,扣2分;出现错别字,l~2个不扣分,3个扣l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作文一般要求写800字,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l分;整篇作文总字数在200字以内的只能得10分,200~400字,得20分,400~600字,不得超过45分。
为什么《四库全书》错别字特别多?
《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修订,囊获了古代所有图书的一套书籍,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在世界书籍里也是非常罕见的。
正所谓盛世修书,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著名的盛世,修一套森罗万象的书籍,成为了乾隆皇帝炫耀其文治武功必要的手段之一。因此,乾隆下令修书,由纪晓岚担任总撰官,共360位高官参与编辑,3800位学者负责抄写,乾隆皇帝亲自担任主编。
乾隆皇帝非常重视编《四库全书》,他亲自视察编辑情况,亲自观看编写内容,修改错误。负责编辑的高官个个都是当时著名的大学者,经过选材、编写、省查、复检、摘抄层层工序,历时八年才编成《四库全书》,可谓是清朝倾全国之力编撰的文学精华。
可是在《四库全书》中,明显的错误,错别字层出不穷。作为一本能代表国家繁荣,彰显皇帝文治武功,带有强烈政治因素的国书,编写过程中审查工序就有好几道,出现这么多明显的错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些错误的出现源于三个字“拍马屁”。
由于乾隆非常重视《四库全书》,会亲自审查,挑错。如果你编书什么错都没有,如何彰显皇帝的圣明?如何反映皇帝的伟大?如何体现作为主编的乾隆皇帝存在的价值。
乾隆皇帝文学修养非常高,本人也是非常自负,身边大臣在上书言事的时候,往往都会少写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皇帝亲自提出见解,来满足皇帝“我是最聪明”的虚荣心。因此编写《四库全书》时也一样,故意编错一些内容,让皇帝指出来。
总撰官纪晓岚,在电视剧里是“铁齿铜牙”,在真实历史上,更接近于“甜言蜜语”。由于书籍太多,皇帝一般只会翻翻篇头和篇尾,所以纪晓岚在篇头篇尾故意犯几个明显的错误方便皇帝修正。然而如果错误太多,或者错得太离谱,又会让皇帝觉得纪晓岚无能,所以他犯的错误大都是无关大雅不痛不痒的错误,这个字缺一笔,那个字少一划。
谢谢题主邀请。
据说跟乾隆和纪晓岚有关,这一对君臣,一个虚荣自负、好大喜功,一个善于揣测上意、曲意奉承。乾隆非常重视《四库全书》的编纂,又自认为很有才华。于是,纪晓岚便有意满足皇上的这种心理,编纂时有意改动几个字,送皇上审阅,以彰显其才华。
刚开始,乾隆兴致勃勃,时间一长就没有这么大的兴致了,加之《四库全书》规模浩大,不可能面面俱到。经皇上签字后,臣下自然就不能改动了,于是错误便保留了下来。
这只是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四库全书》之所以错别字多,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规模宏大,任务繁重。整理前朝典籍不同于编修当朝文稿,问题非常多,,有些地方可能无从考,十三年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导致一些错误在所难免。
二是评判标准不同。乾隆时期跟我们现在对词语、句子等文法的判断标准肯定不一样,别说二百年前的清朝,就是民国时期的文法语句,跟现在都不一样,当时没有问题的地方,我们现在看来是问题的。另外,古代有很多通假字,有些我们是知道,而有些不知道,于是便把不知道的通假字视为错别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欢迎讨论哦。
《四库全书》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8亿字,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藏书汇编之一。但是,在这本著作中,错误百出,特别是错别字,非常多。那么,《四库全书》中为啥有那么多错误呢?
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曾经左拼右凑,说自己是个“十全老人”。在他做皇帝的时候, 安徽学政朱筠上奏,说《永乐大典》大部分已经没了,部分散落在民间,在太平盛世应该把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乾隆一听,感觉到自己做皇帝的时候,做了很多大事,应该和明朝的朱棣一样,把民间的书都整理在一起。
其实,乾隆早就有修书的计划,安徽学政朱筠只不过替乾隆说出来而已。当时,清代由于是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人多的汉族,所以民族矛盾非常尖锐,乾隆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毁掉,或者删改。
于是,清代浩大的编纂工作开始了。乾隆下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为啥叫做《四库全书》呢?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希望把所有的书囊括其中。经部主要是编纂儒家经典,像四书五经这样的书籍。 史部就是指历史,比如24史。 子部,则是诸子百家的作品,如《荀子》,《老子》。 集,诗歌总集,像《全唐诗》等等,无法纳入上述三种分类的书籍。
干啥事都要有一个负责人啊?乾隆想到了纪晓岚。纪晓岚本名纪昀,非常有才气,30岁的时候就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后来任国史馆总纂。不过,他做官不久,就被牵连到一起官司中,被发配了。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
乾隆要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纪晓岚正在新疆接受改造。当纪晓岚接到命令后,急忙结束了劳改生活,回到北京编书。纪晓岚从民间征集来图书12237种,组织了4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其中仅抄写工作就有3826人,当这部著作完成的时候,不少人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
纪晓岚也很有意思,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 每天至少可抄60余万字。
《四库全书》耗时十三年编成,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乾隆皇帝文学修养非常高,本人也是非常自负,身边大臣在上书言事的时候,往往都会少写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皇帝亲自提出见解,来满足皇帝“我是最聪明”的虚荣心。纪晓岚是个拍马屁的高手,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故意编错一些内容,比如说写几个错别字了,让皇帝指出来。
但是,乾隆起初还挺上心,时间一长,有的就没有全部看了,随后就朱批钦定。虽然错误很浅显,很多是故意的,皇帝签字后,纪晓岚就没法改了,所以导致《四库全书》中出现很多错误。【参考资料: 《四库全书馆研究》、《四库全书馆研究》 】(作者:每日汉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0余字文件7处错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0余字文件7处错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