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双碳工作成绩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双碳工作成绩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中国制造成就?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中国带来了5个“第一次”成就。虽然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起步要晚于其他欧美国家,但是追赶速度非常快,现在,“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而且,这一次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除了让大家看见中国科技的强大,还将另外一种可以用于航天领域的特殊贡献
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空间工程公司和航天云网联合申报的“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项目成功获评“2021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这一项目在武汉诞生。
近年来,空间工程公司聚焦卫星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融合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以满足低轨卫星星座快速生产与快速部署需求为任务牵引,完成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建设,并打造了以“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为主要特点的国内首条小卫星柔性智能批量生产线,着力提升小卫星智能制造能力。
据介绍,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面向1吨以下小卫星规模化生产需求,以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了“18类硬件系统、6大软件”,涵盖仓储与物流、智能部装、总装、测试与试验等多个分系统,能够实现卫星从零部组件入库到整星下线的全部生产流程。
目前,该产线已承担了3个型号共7颗卫星的生产任务,联合航天云网,承担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预研项目27个,共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申报专利数十项。产线项目成果将提供卫星智能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协助国内卫星研制企业进行卫星生产线建设,统筹形成柔性、兼容、协同的卫星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该项目技术成果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军工、民用产品,有效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全方位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空间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制造模式转型升级,构建卫星智能制造新范式,助力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推动航天产品生产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维护空间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航天科工集团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火箭产业园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火箭的能力。航天科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航天科工集团将力争实现12颗以上卫星研制并发射入轨,面向应急监测、气象预报等多领域提供卫星数据定制化服务。“十四五”期间,有望逐步达成每年执行10次左右商业航天发射任务的目标。
双碳计划是什么?
双碳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简称“双碳”战略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这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大科技人员要乘势而上、选准目标、奋力攻关。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介绍,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双碳工作成绩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双碳工作成绩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