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沙特进入买买买模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沙特进入买买买模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沙特为什么降低油价?
此次油价下跌主要原因是:
1、石油是发展经济的命脉,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石油的需求不断降低,再加上此前疫情的影响,更进一步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下降。
2、目前欧佩克和俄罗斯目前是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当石油的需求减少时,欧佩克想与俄罗斯沟通通过减少石油供给的方式提高石油价格以保证他们的利益。由于沙特的石油生产成本比较低,要求俄罗斯承担更多的减产份额,俄罗斯担心此举会降低他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拒绝了更多承担减产幅度的要求。最终导致了沙特的气急败坏,宣布提高原油产量。
石油市场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供给又有了提高,最终导致了这次油价的暴跌。
国际原油的暴跌的影响:
利好航空航运股(燃油的成本占到航空公司总成本的三成左右)以及部分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
利空上游的开采、油服、石油加工等行业。
此次石油生产国之间矛盾主要是在谈判过程中都想多争取点利益产生的。逐利的本质肯定不会改变,双方现阶段的强硬不过是为了逼迫对方快点回到谈判桌上来。
沙特主动降低油价的目的是报复俄罗斯和美国。
在美国页岩石油开采技术成熟之前,全球只有两大石油生产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那是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油价持续走高,以石油出口作为最主要财政收入的欧佩克各中东成员国赚的盆满钵满。
美国的页岩石油技术成熟之后,一跃从石油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在近几年国际经济持续走低的情势下,欧佩克各国的利益遭受损失,美国也在慢慢侵蚀之前的原本属于他们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今年以来油价持续走低,加之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原油消耗骤降,于是欧佩克和俄罗斯前几天谈判打算通过减产稳定油价,结果谈崩了,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调低了销往欧洲的石油价格,并排出了日产1200万桶的极限产量,试图以低价和扩产把高成本的石油生产商挤出市场。所以这就是一场以低价换市场的倾销战。
沙特降低油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为了以最快的方式向俄罗斯施加压力,最终迫使几大产油国联合限产,抬升油价。
当前原油供给,美国、俄罗斯和沙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原油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也由这三家的产量份额所决定。上周,新欧佩克相邀俄罗斯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会议,商量原油进一步减产事宜,这凸显了沙特及欧佩克其他国家,希望与俄罗斯达成新的限产联盟以维持油价的意愿。可没想到俄罗斯表示:原则上同意欧佩克减产,但俄罗斯原油产量不能减产更多,上一轮的减产协议中,俄罗斯已经做出了重大牺牲,所以这一次决定不再减产。
其实为了达成新欧佩克的联盟,沙特带头做出减产承诺,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至于俄罗斯,加入新欧佩克,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原油市场的份额也越做越大,而俄罗斯获得的这些份额,基本上是以沙特为首的原欧佩克产油国让出来的。然而在这次维也纳欧佩克会议上,联盟提出进一步减产意见时,占尽便宜的俄罗斯却表示他的限产力度已经很大了,不打算签署新的限产协议,而是希望沙特等国继续限产以推高油价。这一态度点燃了沙特人的怒火,于是就有了沙特阿美将4月卖往美国的原油销售价格下调7美元/桶。将亚洲原油销售价格下调4-6美元/桶,同时还下调了欧洲原油的销售价格的行为。这基本上是沙特有史以来最大的销售折扣,接下来沙特不仅不减产,反而要全面增产抢占市场。但这种行为对沙特也有一定的伤害,欧佩克秘书长随便即表明:相信俄罗斯将重回谈判。
因OPEC+谈判无果,原油收盘跌10.07%,为2016年8月来最低水平,并创下2014年11月来最大跌幅;布伦特原油跌近10%,盘中低点为45.18%,为2017年来最低价。
此前,OPEC建议从下个月初至年底再额外减产150晚桶/日。但俄罗斯6日拒绝了该提议,仅愿意延长将于3月底到期的OPCE+减产协议,减产210万桶/日。OPEC则通过取消其自身生产的所有限制作出回应。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周五说:“从4月1日起,OPEC和非OPEC都没有产量限制。”
OPEC+的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在2016年首次承诺集体减产。2019年12月,沙特与俄罗斯牵头达成延长减产协议,OPEC+同意每日减产约170万桶。沙特继续在其产量配额的基础上再减产40万桶/日。此次扩大减产会议谈崩是OPEC+联盟组建三年多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所以油价出现大幅下跌!
但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因为疫情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大幅放缓,这对于石油的需求将会减少,再加上美国的页岩油成本在50美元附近,俄罗斯此次想借助油价的暴跌把页岩油给彻底打废。基于这个原因原油的中期走势可能不太乐观!
而沙特今天因为和俄罗斯谈判破裂,所幸就直接大幅降低石油价格,准备将油价打到俄罗斯开采成本线,成为最后赢家。这次油价大跌很有看点!
伊朗低价售油战略意图比较明显,最初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希望联合非欧佩克减产提振油价,这种做法符合整体利益,但是非欧佩克担心减产之后丧失市场份额,最终在相持不下,沙特最终选择釜底抽薪,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吃下整个市场控制权,直接选择低定价抢占市场份额,其实这有点像国内滴滴商业模式,一个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一个低价策略抢战市场,看谁先扛不住,低价模式沙特占据绝对优势,采油成本极低,除了能够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还能限制页岩油对市场的冲击,可谓一箭三雕!沙特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短板。暂时牺牲部分利益获取长远利益。
沙特将国家队球员租借至西甲,这种模式是否值得借鉴?
我的看法是:不值得借鉴,也很难借鉴。
先说说为什么很难借鉴。根据报道,沙特足协此前和西甲联盟签署一份协议,协议中要求,在今年1月冬季转会窗,西甲俱乐部将尽可能多地租借沙特国脚。在世界杯来临之际,沙特足协希望此举能促进国家队水平的提升。
众所周知,沙特是君主专制政体国家,经常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足球领域更是如此。此次沙特足协和西甲联盟合作,也是一次政府主导的行为。据了解沙特足协还规定,凡有沙特本土球员被西班牙球会看中,俱乐部必须放人,牺牲俱乐部的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
中国国情毕竟和沙特有所不同。中国足协虽然近两年因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而刷足存在感,但像沙特足协此等霸气的规定及大胆的协议,他们还是很难做得出来。假如中国足协依样画葫芦,结果很可能是再也没有中国企业愿意搞足球。
因为在当下中国,行政干预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早已不是无孔不入。所以我觉得中国足球很难通过借鉴这一模式而得到发展。
再来说为什么不值得借鉴。根据报道我们得知,沙特国家队阵中只有叶海亚-艾尔谢赫里、法赫德-穆瓦拉德和萨勒曼-艾尔达瓦萨里分别被租借至莱加内斯、莱万特和比利亚雷尔这三家西甲俱乐部。另外6名国家队球员中有4人加盟西乙球队,另有2人加入西甲球会的青年队。
沙特国家队是亚洲传统强队,本届十二强赛,他们以B组小组第二的身份直接杀进世界杯决赛圈。强如沙特都只有3名核心球员才被西甲球会看上,更不必说在十二强赛中排名小组倒数第二的中国队了。
君不见张呈栋、张稀哲、张玉宁之事乎?
所以,还是有什么菜做什么饭。西红柿炒蛋放在世界上最好最贵的微波炉内加热,最终也只能是西红柿炒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沙特进入买买买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沙特进入买买买模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