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聂华苓去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聂华苓去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又少了一个赏析?
故事的结局是我不曾料定的。我曾想怎么说也会是一个很符合“国粹”传统的结尾:时来运转,家庭团圆了,生活好了,孩子也有出息了。因为这满足了大众那善良美好的愿望。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女主人并没有与命运抗争,而是甘于人格沉沦与堕落。
读到末尾,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失落.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作者聂华苓,她为我们构思了这样一个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不争事实,真如我们所预设的美好结局,
聂和张能组成什么词?
荆聂、聂切、聂聂、聂耳、聂卫平、聂荣臻、聂华苓、聂隐娘、聂夷中、第聂伯河、聂斯脱利派
侏张,辀张,舟张,侜张,诪张,周张,钟张,赵张,张奏,张字,张主,张诪,张跱,张智,张致,张志,张职,张支,张磔,张赵,张展,张旜,张旃,张御,张饮,张疑,张杨,张焰,张筵,张言,张牙,张萱,张许,张心,张协,张弦,张仙,张歙,张翕,张罔,张王,张拓,张天,张宿
台湾诗人杨牧代表作?
杨牧诗选》《柏克莱精神》《搜索者》《奇来前书》《奇来后书》。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生于台湾花莲,是著名诗人及散文作家。自十六岁起,杨牧便开始写作,早期曾用笔名“叶珊”发表诗歌作品,三十二岁之后更名为“杨牧”。1964年,杨牧从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诗创作班。当时的杨牧深受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随着留美生活的深入,他开始将目光转向社会,并尝试以诗歌介入其中。
在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杨牧出版了数十部诗集、散文集和论著,包括代表作《杨牧诗选》(1956-2013)、散文集《柏克莱精神》《搜索者》以及文学自传《奇来前书》《奇来后书》等。除此之外,杨牧也是华语文学界重要的教育工作者,他曾长期在北美、台湾、香港等多地任教,身兼作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份。2013年,杨牧成为首个获得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的台湾作家,被视为当今最重要的华语诗人之一。
杨牧,1940年生,本名王靖献,台湾花莲县人。中学时代起使用“叶珊”作为笔名,在现代诗、蓝星、创世纪等诗刊发表作品,1972年后改用“杨牧”作为新笔名,标志着创作风格的转变,由浪漫抒情转为更多指向介入现实的思考。
杨牧主要代表作包括《水之湄》、《花季》、《灯船》、《瓶中稿》、《海岸七迭》、《禁忌的游戏》等。内地出版有《杨牧诗选1956-2013》、《奇来前书》、《奇来后书》。
名人对余光中的评价有哪些?
港台地区,有些人对余光中的散文评价甚高。
花城出版社印行过余氏的散文集《鬼雨》,何龙在代序中说,香港一位学者称余为“文字的魔术师”。
港台学者董桥是怎么说余光中的。台湾巨人出版社印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是余光中、洛夫、聂华苓等九人编选的,书前有余光中的总序。董桥看了,在评论文章中说——文字蛮顺的,说理叙事也清楚,一点没有他过去散文那种妞妮的“骚”味。这是余光中的进步。(《董桥文录》第86页)
“他上乘中国文学传统,横涉西洋文学艺术,在绵长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已出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集子四十余本,成为当代文学的重镇,其文学影响,已跨越海峡两岸,诗风文采,为不少读者所赞赏。当我们翻阅那琳琅满目的佳作,沉浸于他那融汇中外,通变古今,颇具雄长之气;瑰丽多姿,变化多端,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文之中时,不能不惊叹他的文学成就之超卓……”([余光中文学创作之启示],华侨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三期)
“传统的儒家人格与道家理想使他文学创作迅速摆脱了前卫实验的神秘趋向,回归到民族的、乡土的、传统的道路,而这种道路并不是一条‘复古’之路,而是余光中将现代性与传统性作了最精当的契合后,达到十分完美的、创造性的、具有独特韵味的创作之路,为当代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论余光中与中国传统文化],华文文学1997年第一期)
“余光中赞同奥登提出的大诗人的五项条件:多产、广度、深度、技巧和蜕变。在长达半个世纪、总计七百余篇的诗歌创作中,我们认为,余光中是符合这些条件,堪称20世纪中国大诗人的……60年代中期开始,余光中进入了诗风的成熟期。个人生命的体验,家国现实的思考,古典的韵味,现代的技法,以及来自摇滚乐的节奏,诸多因素汇聚到一起来,筑成了中国现代诗中个性鲜明的‘余体’。从[在冷战的年代]起,他以一个又一个诗集,展现出持久而稳定的辉煌,现代诗到我手上,终于变得像古典诗一样,无施而不可,无往而不利。”([余光中选集]第一卷[诗集]编后记,江弱水撰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聂华苓去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聂华苓去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