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饰价格突破800每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金饰价格突破800每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结婚金饰买一口价的好还是称重的好?
结婚买黄金通常都不是一件两件,婚庆市场一直是刚需的珠宝市场。买黄金首先要有预算。
一 黄金按克卖的基本上款式比较单一,也就是以老款为主,批量生产。而一口价的黄金款式新颖以工艺取胜,价格比起按克出售的黄金来看也是十分昂贵的。
如果你留心看一下重量,用总价除以克重就能算出来黄金每克的价格。这样一对比按克销售的黄金你会惊讶价钱相差很大。
二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组合来选。项链和手镯以及戒指选按克出售的,以经典的款式为主如:光面的抽丝,男士的元宝项链,圆形光面的戒指。挂坠选择一口价的黄金,因为挂坠要重点突出好看,日常穿搭也能很好的搭配。
总之,按照自己的实际实力来选择,如果对款式有要求可以选择一口价的黄金,时尚、新颖,戴出来的效果与众不同。
我是中国地质大学GIC珠宝鉴定师媛媛,十年珠宝行业从业经验,如果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定期在这里为您解惑,让大家可以放心戴上珠宝。
结婚首饰要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预算,选自己喜欢的,至于是一口价的好还是称重的好,看你从哪个方面讲?从那里购买?
一口价的黄金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一口价的?价格和按克算的差多少钱?
如果你在周生生周大福购买一口价黄金,主要看重的是品牌和工艺,虽然平均下来每克800左右,但是你喜欢,也没所谓就买啊。
其实市场上很多3D硬金并不是按件算的,我们卖的就还是按克算,只是有些大品牌是按件算。
至于说结婚购买的,建议大多数就是购买按克算的,毕竟普通人不是会经常购买黄金,平时购买一点还是便宜实惠为主。
黄金是一种很稀有的金属,它不仅仅代表着富贵,在中国还是一种喜庆祥瑞的象征。结婚时,往往会买些黄金首饰送给新娘,就是通常说的三金。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买黄金这事上也马虎不得,做到既让新娘子高兴,还要不超预算,这可是技术活。
黄金饰品销售价格有两种,一种是按克价附加工费销售,一种是一口价。按克价销售的金饰品一般都是项、手镯、戒指传统款式的金饰,一口价的金饰有两种,一种是普通金中款式比较复杂的,工费高,店家索性一口价;一种是硬金,款式新颖,克价较高,也算在一口价之列。
买一口价金饰好还是按克价计算的金饰好,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当然是克价计算的金饰更划算,但款式比较老套,这不是说我们就不考虑克价计算的金饰了,相反可以把重头戏放在克价计算金饰上,比如手镯,项链,这些重量大的金饰,纯黄金的,款式也时尚不哪去,年轻人结婚买手镯项链更多的是婚礼上的形式,后期很少佩戴,保证金含量,那就卖最划算的。
一些戒指、耳钉,这些小克重的,倒是可以考虑款式设计比较独特的普通金,或者3D硬金,尤其是硬金,在这块上,对黄金款式有了新的定义,丝毫不比K金饰品差,3D硬金款式更加年轻化,款式都是时下流行的,萌版硬金,保证符合一颗少女心。
结婚买黄金饰品,主要还是为女方购买,按照上面的方法,将一口价金饰和称重金饰组合起来购买,不失为一种兼具性价比和时尚型的好方法。
这个方法希望能帮到您。
了解更多珠宝知识,记得关注哦!
往期原创视频推荐,关注我们,专家每天为你解读珠宝玉石知识及相关猫腻。
刘宗敏拷掠得来的7000多万两白银和李自成抢来的财宝哪里去了?
甲申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标志着明朝的覆亡。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大顺为解决财政问题,派刘宗敏粗暴的没收明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对明朝官员实行追赃助饷的办法表面上获得成效。史载;仅缴获属于皇帝的私财(内帑),可信的说法大概是白银叁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数量极其庞大。
李自成的宝藏在哪里?
让我们沿着李自成败退线路看一下,李自成在四月二十八日晚离京西撤,宝藏一定会随军带着,带回陕西。不久,潼关失守,西安也无法坚守。李自成带领大顺政权撤入河南时间是1645年正月十三日,在出陕西时,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由于携带家属和辎重太多,行军速度相当缓慢。李自成和各地大顺军分路入湖广,计划占据湖广入湖南,先占东南。
三月二十三日,刘宗敏部占领武昌。三月下旬,李自成决定放弃武昌继续南下。这时,大顺军已经相当困难,无地方后勤供应,随军家属及辎重又要分兵保护。
四月中旬,在江西九江被清军攻入老营。大约在四月下旬,李自成到达湖北襄阳一带,大顺军又回到了原先流动作战的状态,没有了根据地。注意;这点很重要,李自成再没有后方了。,李自成在湖北携带大量金银财宝。
李自成大顺军在连续遭到清军重创后,实力损失很大,清军从河南商丘、安徽泗州直趋南京。五月初,李自成携小股部队行至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下,从此在历史中神秘失踪。
但辎重呢?这个时候李自成的部队没有散失,李自成的辎重就在二十万大军中。
李自成从北京退到西安,由于金银太多,撤退的也非常匆忙,一定会将金银让各部分别带走最为稳妥。可能还有一大部分由由李自成最信任的李过(李自成侄子)、高一功(李自成妻弟)等率领的部队掌握, 1645年,李过、高一功经汉中南下四川,顺江而下进至湖北西部山区一带,这个部队即后来的“忠贞营”。这时,李自成已死。
不久,原李自成的部下中除郝摇旗、王进才二部留在湖南外。田见秀等东路大顺军将领都率部北入湖北,在荆州地区同李过、高一功等汇合,联合作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夔东十三家”的前因。夔东,就是长江三峡地区,,但这个地区重峦叠嶂,人烟稀少,经济很不发达,要维持一支大规模的军队,在物资供应上都有很大困难。
注意;大顺军能够在这里据守这么长时间,没有钱,没有金银是不可能的,顺军从李自成以后,在各地一直都是流动作战,无力进行大规模的筹饷,使用的应该是北京带来的那批辎重。
李自成一路仓皇,一路奔逃,根本无暇稳妥的处理这批宝藏,比如进行大量埋藏。也因为数量庞大,本身部队又要打仗,又要护卫老营,几千万两的金属,李自成极大可能是分给各个部将分散随军带走。
后期的大顺军余部,夔东13家,李过的忠贞营,李自成余部抗清斗争坚持了二十年之久,当然需要各种开支,很有可能的财政支持还是来自北京的那笔钱。
南明,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阿济格和明朝左良玉军队也可能获得过其中部分。
试想,假如有埋藏地点,大顺政权的核心人物左平章国事牛金星同儿子牛佺私离大顺军投降满清,军师宋献策被俘后也靦颜降清,这些人会不知道宝藏的埋藏地点吗?这些人一定会以透露李自成藏宝地来邀功请赏,那么历史中一定会出现记载。
李自成的宝藏就是李自成没有宝藏。
您好,首先李自成在北京拷掠明朝官员7000万两或几千万两,真实并没有太多综合互相佐证的资料,或实际考古证据,当时肯定得到一些财富,但数量是存疑的,没有充分证据,没有最终下落,事实不会不翼而飞的,7000万这个数本质上属于传说杜撰内容,和李自成杀了多少人,张献忠杀了多少人,都是天文数字,这种信息接近。
明代中期,一年岁入仅有白银500万两左右(这个还是隆庆开关,张居正改革后的情况),徭役等其他实物征税全算上加起来折算为800-1000万两,不吃不喝差不多明朝10年左右的收入,7000万两白银,就是全在北京城市里蕴藏也要很大空间,很明显的运输储运过程,明朝政府所有银两也不会都在北京一处。
近年来,在四川江口沉银打捞出大量张献忠在西南各州府掠金银,经过几期考古,出水也不过几万件(文物),当时实际会比这个多,但也就在几十万到百万两之间,但这个已经是张献忠很大的家当了,被掠的西南明蜀王还是明代后期天下最富有的藩王之一。所以说明末连年战乱,入不熬出,不得不开征三饷,明朝在北京内库就有7000万两,实在是夸张的。再者,隆庆开关后,美洲白银是中国白银主要来源,隆庆时号称“天子南库”的福建月港,隆庆时一年岁入才5-10万两而已。
实际情况是,明末财政到了天启后期几乎已经财尽,无论皇帝内帑还是朝廷国库,都不足以支撑时局。天启时大内正殿皇极殿(今太和殿)被焚毁,明朝修缮已经非常紧张,只能用低劣材料,天启驾崩,朝廷已经无银两修建陵寝,在十三陵中,除了勉强入葬的思宗思陵,熹宗(天启皇帝)德陵最小最简,连年战争损耗,皆倍于往年,很多情况都可以都可以看出明代政府当时确实无钱可用,也更符合实际历史规律。
有很多金银财宝,探宝故事激发人们的兴趣,是夸大当时明廷情况的原因,也因为明朝已经失去天下,后人讨论教训自然众说纷纭,不免各种传说夸张,引人眼球。
七千万两就是7000/24,万公斤=292x10千公斤=2920吨。
数量庞大,储存及搬运都是大事。
它们去哪了?
当是时也,政体倾覆,北京城内慌乱,大军急忙于逃离,李嫁妆(自成也)敛财后,对巨额财产来不及转移与收藏,财富露白无法安全消化,必然招惹大众窥视,所以巨额财产走向如下:
1,预算财务部门打包携带千多吨,分给众将士千吨,内鬼贪污几百吨。
2,白银不会弃于栈道,城内白银余沫被城居人士拾获。
3,清軍侦查巨额财富必死追滥查决不放弃,按李嫁妆危急时的战术,必在行军途中弃银诱敌分散清军追杀之意。由此一部白银散于行军线路村庄,秘途。
4,最终,行伍被绞杀,大部白银被清軍缴获。
李、刘急忙逃离北京,后有铁骑追兵,兵败如山倒,运输金银财宝的兵丁、民夫跑不过追杀过来的清军铁骑,四散逃窜,财宝一部分由他们带回家,一部分被清军缴获。李、刘仓促离京,没有时间计划运送财宝的万全之计,应是临时运输,拿起就走,最终财宝散落四方。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造四十张床?
【文藏来答】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到京任事一年余,只见皇帝上朝三次,辍朝的原因总是龙体欠安,如“头昏眼花,力乏不兴”,或者“腰痛脚软,行立不便”等等,于是上奏说:“皇上之病在酒、色、财、气者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七品官雒于仁认为:二十七岁的万历皇帝白天喝酒晚上也喝,是嗜酒;宠幸十俊(十个俊美的小太监),偏爱郑贵妃以致拖延不立皇储,是恋色;将籍没太监冯保及内阁首辅张居正等之家产搬入宫中纳为己有,宫中太监又四出各地征收盐税、矿税等,是贪财;经常忿怒恣睢,杖打宫女太监,有时甚至立毙杖下,是尚气。此段奏疏就是有名的《酒色财气四箴疏》,这使得神宗大怒,最后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婉言相劝下,雒于仁免于议处但被革职为民。
《明神宗朱翊钧朝服画像》轴 故宫博物院藏 | 源于《紫禁城》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酒色财气四箴疏》中的“贪财”一项。试看在此五年之前的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皇帝一口气传旨内府御用监成造四十张床即可略见端倪。笔者现在此试探究这四十张床对万历皇帝的意义,以及其用费、形制与纹饰为何,与传统宫中御用床制之差异。并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内阁首辅严嵩(1480~1567年)被籍没的床具作一比较,略窥明代中晚期皇室与显宦间的器用文化。
四十张床的形制与纹饰
万历皇帝十岁登基,前十年由生母慈圣皇太后、外廷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及内府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辅佐。慈圣皇太后从慈宁宫暂移住乾清宫,以就近照顾小皇帝起居,每逢上朝的五更(现在时间凌晨3点~5点)便由内侍将小皇帝左右拉掖而起,取水盥洗后,再挟提上轿出乾清宫上朝。朝政在张居正领导下,政治、经济、财税等各方面都有重大改革,税收较前朝增加约三成,京师储粮也是前朝的三倍,朝廷气象一新。张居正为臣为师,尽心尽力,对万历的管教四方八面,无微不至,连每年元宵节各宫院例行有的鳌山烟火与新样宫灯,或万历六年(1578年)的皇帝大婚,张居正都以天下民力有限为由,力谏小皇帝节用。张居正之于万历,“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小皇帝对张居正敬畏有加,也十分恭敬,呼其为“先生”。冯保身为近侍,是万历的“大伴”,也是皇太后的耳目。刘若愚的《酌中志》记万历十八岁时酒醉后“佩剑夜游,将一内官头发斫下,又杖二内官几毙”。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大怒,欲将万历废了,改立其弟潞王为帝,万历因而“恐惧滋甚,跪泣久之”,最后对天下颁布张居正代拟的《罪己诏》,以示悔过才平息。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皇太后居中镇守,长期以来的“铁三角”将万历包挟得密不透风。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局面顿时改观。
《孝定皇后像》轴 | 源于《紫禁城》
万历亲政后不久便借故宣布冯保的十二大罪,发配南京孝陵种菜,次年冯保即瘐死狱中。万历接着开始追查张居正,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初九日全面抄家,抄得张家老少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籍没的财物110箱被抬进大内给万历过目,整个抄家事件到九月才完全结束。当此之际,万历传下特旨成造十张床。据工科给事中何士晋的稽查报告说:
查万历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御前传出红壳面揭帖一本,传造龙凤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帐架床、梳背坐床各十张,地平、御踏等俱全……
明 木制明器拔步床 朱檀墓出土 | 源于《紫禁城》
明 木制明器拔步床 潘允征墓出土 | 源于《紫禁城》
明 木制明器拔步床(线绘) 王锡爵墓出土 | 源于《紫禁城》
四种不同的床制各十张,在家具的制造上算是不小的工程,这四十张床应非万历一人所用,系包含后宫后妃们的所需。即便如此,若说宫中一时短缺四十张床,似不尽情理,也非比寻常。四种床制中,较具体的形制有“龙凤拔步床”及“四柱帐架床”。“拔步床”是床前有小廊的架子床,如明初封国山东的鲁王朱檀(1370~1389年)墓葬出土的木制明器床。其床板与门围间留有廊庑,床面另设攒接镂空的“卐”字围槅扇等。另外,上海卢湾区嘉靖中期潘允征(1534~1589年)墓与苏州虎丘的王锡爵(1534~1610年)墓出土的明器床亦为此制。三者形制大同小异,或可作为万历“龙凤拔步床”形制之参考。“四柱帐架床”为架子床的一种,顾名思义,其床四角各有一柱,床顶由四根支架框住,可放帐勾以方便垂帐,王世襄在其《明式家具研究》中称此为“不带门围子的架子床”,并依照《鲁班经匠家镜》的叙述,绘制成床面穿藤的“藤床”。至于“一字床”,若依《明式家具研究》对“无顶箱、外形有如一套线装书”的方角柜称为“一封书”的称名方式,此“一字床”可能系完全无围子,俯瞰如“一”字形的床制,也就是长宽仅供一人独睡的“榻”,亦即晚明文人文震亨(1585~1645年)在《长物志》中所提的“独眠床”。“梳背坐床”应系床面较短较窄,三面设直棂式如梳状的围子,主要用来闲坐休憩的床座,《明式家具研究》中有“一统碑木梳背椅”、“直棂围子玫瑰椅”等之“梳背”可供参考。至于“地平、御踏等俱全”,则系每床各设一木板平台,以及上下床时搁脚用的脚踏。
藤床草图 王世襄编著《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 | 源于《紫禁城》
束腰马蹄足鼓腿彭牙榻 王世襄编著《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 | 源自《紫禁城》
一统碑木梳背椅 王世襄编著《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 | 源于《紫禁城》
直棂围子玫瑰椅 王世襄编著《明式家具研究》(图版卷) | 源于《紫禁城》
至于“龙凤”纹饰,检视嘉靖年间所刻《礼制集要》中的“床帐”条:“官民人等所用床帐并不许雕刻龙凤文,并朱红金饰,床帐不许用玄黄紫及织绣龙凤文。”观其重点在于官民人等禁用玄黄、朱漆饰、金雕饰或织绣龙凤等。由此可知这四十张床之纹饰必当都俱备此御前所用之特征,而并不仅仅施于“拔步床”。除了专断的纹饰外,万历传造四种床具的形制皆为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所津津乐道者。换言之,也是晚明江南地区文人所主导的家具品类之一。
传造四十张床之于万历皇帝的意义
不难看出,万历十二年御前传造的龙凤拔步床、一字床、四柱帐架床、梳背坐床等四种形制俱非传统的宫中御用,而是亲政近两年的青年万历对江南风尚的好奇与尝鲜。
万历皇帝此次“大刀阔斧”的创举也许有迹可寻—当时万历的御前日讲官于慎行(1545~1607年)在其书信中提及张居正死后不久被抄家之事说:“主上愤结之日久矣,又有积怨于海内,一欲有所出之。”意即万历对张居正的愤懑已久,加上朝中同僚又对张居正素有积怨,抄家之事遂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张居正同僚们一致的发泄出口,此四十张新制之床可能正是万历皇帝怨懑出口的具体行动之一。抄家事件五年以后,万历还在追问工部有关张居正在京的没官房产作何处理,是余恨未消还是忆起昔日君君臣臣的师生旧情,不得而知。总而言之,青年万历在历经十年密不透风的包夹管教之后,此时正如脱缰野马般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万历十二年七月特旨传造的这四十张床,或许也反映万历皇帝亲政后独当一面的快意作为。
此四种床制流通于江南地区,为北地大内的罕见之物,万历皇帝自欲尽情把玩,或分赐后宫“有福同享”。比较同年稍后开始修筑的定陵前后六年费银八百万两来看,此四十张床仅是万历“小试身手”而已。也正因为用度浩繁,雒于仁所谓“贪财”之名也无可避免。
四十张床价值几何
身为言官的何士晋在稽查报告中谓此四十张床:“合用物料除会有鹰平木一千三百根外,其召买六项计银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六两,工匠银六百七十五两五钱。此系特旨传造,固难拘常例,然以四十张床费至三万余金,亦已滥矣。”,虽然“此系特旨传造,固难拘常例”,但四十张床的用料,除原有的木料“鹰平木”1300根之外,仍需“召买”的部分居然还要“费至三万余金”,何士晋谓其“亦已滥矣”。按万历中期全国每年税入也不过400万两,三万余金的数额接近平均每月税入的十分之一,算下来每张床召买部分就要用银800两以上,这还不包括已有的木料“鹰平木”。而木料一般为床具成造的主要开销,且所费不赀,若保守的以总经费三成多估算木料,则一张床全部用银当在1200两以上,四十张床当在50万两上下。明代中期的物价,以七品言官何士晋为例,其年俸为45两,万历的一张床是他26年的年俸。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从宣府到大同地区的长城,役夫都是无偿征来的,每一英里还要银6000两,万历连工带料的四十张床可修筑长城近26里,或可于“万历三大征”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援朝战争之际,供养50万名军队近半个月的粮饷。
若以庶民生计而言,明中晚期吴承恩(1500~1582年)所撰《西游记》,虽系小说,但也约略反映当时的物价。其中记唐三藏师徒投宿赵寡妇开的店,赵寡妇开出三个等级的食宿费用:包吃、包住,外带“陪唱陪歇”的“上样儿”是一天五钱;自行喝酒,“不用小娘儿”的“中样儿”一天二钱;“没人伏侍”的方便吃宿是“随赐几文”。就算这“随赐几文”是将近一钱的话,三种价位平均折算一天约2.5钱,而赵寡妇的黑店喊出的自然是坑人的价位,比一般百姓一日所费要高。尽管如此,万历皇帝的一张床,未含木料,尚足够一个江南地区外出人员吃住至少10年以上。同样明代中晚期的小说《金瓶梅》,写西门庆为讨好潘金莲,从元配月娘房里叫来一个ㄚ头服侍潘金莲,另用5两银子买一个小丫头去替补,再用6两银子买一个上灶ㄚ头供潘金莲差遣。经此折算,万历的一张床可买服侍的ㄚ头240名,或上灶ㄚ头200名。如此看来,何士晋所言并非言过其实,万历亲政后宫中用度之奢靡可想而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饰价格突破800每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饰价格突破800每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