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句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是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的一句经典台词,体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虽然几十年过去,依然振聋发聩,刻骨铭心。
《甲午风云》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北洋水师奉命运兵返航途中与日舰队遭遇,丁汝昌命部下准备迎战。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错发信号,致使我旗舰先受重创。关键时刻邓世昌当机立断命令挂起帅旗代替旗舰指挥战斗,中日之间一场最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激战中方伯谦又要临阵脱逃,被愤怒的水兵杀死。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击沉日军舰西京丸,济远舰也被敌舰击沉。
邓世昌率致远舰迎向敌旗舰吉野号,与敌秋津号等展开激战。致远舰重创吉野,乘胜追击,眼看就要彻底击沉吉野舰时,发现炮弹用光,狼狈逃窜的吉野号乘机反扑过来,妄图活捉致远号官兵,生死关头邓世昌命令全舰列队开足马力撞沉吉野,就在他们将近敌舰时,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几年前,参观了“甲午海战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刘公岛上,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实物等展示甲午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1894年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庆典处。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挥霍无度,穷奢极侈,甲午战争焉能不败!
甲午战败的屈辱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保障。
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构筑海上钢铁长城,建设海洋强国,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是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号”舰舰长邓世昌在军舰即将沉没时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取材于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多艘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吉野”舰官兵见清军视死如归,非常惊慌,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百年过去了,“开足马力,撞沉吉野”,邓世昌将军这句悲壮的话仍在耳边回响。遥想当年,清国将士们忠勇杀敌,以死报国,仍挡不往外敌入侵,最终山河破碎,国民如浮萍,让人感叹和悲愤。这不是军人们的错,错在清国政府政治上的腐败、麻木不仁和自高自大;军事上的预算不足,备战松驰和“唯武器决定论”。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百年后的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中国,政治清明,军事强大,人民幸福。中国毅然耸立在地球的东方,不会再怕外敌的任何威胁和侵略。邓世昌将军及“致远”舰的官兵们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记不清第一次观看电影《甲午风云》的时间是1983年还是1985年了。但影片里人物角色,情节内容大都记忆犹新。尤其是邓世昌的“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句经典台词言犹在耳。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接受的课外国防教育形式更多的还是以这种纪实性的影片为主。可不像现在国防教育的形式这么全面而多样化。虽然很多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这句台词感到陌生,但若要询问中日甲午战争,相信没有哪位国人不知道的,毕竟这是烙刻在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近百年来我们中国屡屡遭受世界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当时无论是国力、军力、民族凝聚力都不如人家。落后就要挨打。正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我们国家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
甲午战争时期清军装备如何?
清军海军装备(北洋水师):
战前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有参战经验,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超越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装备有有铁甲舰定远号及镇远号,各有12寸巨炮4门,航速分别为14.5节及15.4节。但在甲午战争之前6年里北洋水师没有再购买新式军舰在此期间,而重修颐和园花费约八百万两白银,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白银540万两。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奏更是暂停拨款海军购买外洋枪炮船只3年。因此在开战时的北洋海军已经没有多少“优势。
1890年时,大清北洋舰队总排水量为27000吨,日本海军总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此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每年从自己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日圆,再从官员薪水里取十分之一以补充造船费用。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舰队总排水量为72000吨,实力超过北洋海军。
附图,镇远号铁甲舰
到甲午战争之前6年清军没有再添置铁甲舰,1894年时中日火力对比是:
200mm以上火炮:31/15,
200mm以下火炮:230/140,
速射机关炮:244/294,
鱼雷管39/43,
航速11.48/12.84,装甲巡洋舰3/1,防护巡洋舰3/8。
清朝陆军装备
自从入主中原以后,清军八旗、绿营的战斗力先后腐化,只有一个正规军的名头。乾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中,八旗、绿营的拙劣表现就让人撑舌;鸦片战争中,满清军队更是被列强打得疲于奔命;到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全国能战的军队只有地方团练武装。 甲午战争爆发前,驻防旅顺、大连、天津、威海等地的淮军兵力为38642人,驻守奉天的奉军、练军有14639人,这5万多人也就是清军的野战机动兵团总兵力。
甲午战争中的清军已经普遍装备了先进的后膛枪,其中包括大量的连发后膛枪(平壤之战清军溃逃时,日军缴获连发枪550支,而单发枪只有400支),而日军使用装备普遍为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步枪(战前只有近卫师团和第四师团装备连发步枪,但未参战),在性能上不如中国进口的西式连发步枪。此外,甲午战争前清军装备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而日军只装备野战炮294门。正如藤村道生所言,“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
附图,马克沁 .303(7.7x56mmR)机枪
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清军装备:
1895年清军战俘归国后,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的报告显示盛军所收到的军械有75mm克虏伯行营炮炮弹1200发、2磅小行营炮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50000发、各类步枪子弹50万发。
附图,雷明顿 M1867 步枪
武器采购方面。战前湖广总督张之洞购买快枪9250支、火炮30尊、子弹700万颗、炮弹1.44万颗;两江总督刘坤一购买枪支1.5万支、子弹280万颗;直隶总督李鸿章向各国订购快枪2.8万余支、快炮56尊以及1500多万颗炮弹、子弹;山东吴大徵先购“战炮十尊,精枪数百杆”,后又购奥地利小口径枪8000枝、子弹100万颗 ;福建省购毛瑟枪5000枝、子弹500万颗。
再看具体使用上。1895年初,李鸿章上奏:“许景澄(驻德公使)购来毛瑟枪一万零八枝,业经全数分拨各军应用”;南洋所购马梯尼10400枝、马枪1000枝议定南北各半,留于南洋者拨给李占椿、万本华等即将开赴北方作战的部队。 刘坤一截止1894年10月协济各省后膛洋枪14000枝 ;广东到11月已调拨各地洋枪16000枝,以后又续拨马、步枪2600枝,子弹360万颗。
附图,马提尼-亨利 步枪
开战前清军配备了大量的西式武器,但由于各地方团练武装各自购买武器导致标准并不统一,仅步枪就有近十种之多,因此一种武器对应的子弹用完则无法使用其他武器的子弹。同时清军的训练与编制极为简单,依旧是古典军队的典型编制,而日军已经经过近代化训练与编组。
史奈德-恩菲尔德步枪
附图,毛瑟 M1871/84与剑型刺刀
附图,温彻斯特 M1873 步枪
欢迎交流与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威海现甲午战争鱼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