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防长访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俄防长访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歼15的尺寸为什么比歼20大?
作为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款第五代战斗机,歼-20自从出世就备受关注。小编前段时间得到一个歼-20模型,也是整日摆在桌面上欣赏。歼-20又叫威龙,它是由成都飞机公司耗费了将近十年时间才打造出来的一款五代单座、双发、重型隐身战机,可谓是十年磨一剑,这是无数中国飞机人奉献出青春与热血才最终换来的。
(歼-20英姿)
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原来歼-20战机于2007年就已经作为重点型号工程立项进入研制阶段。2011年1月11日12时50分由歼-10S型战机陪同下进行了首飞,有意思的是我国歼-20战机首飞的时候刚好赶上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这点不用多解释了吧,中国人腰杆硬了)。2016年12月,首批歼-20量产机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仔细算下来,从最初立项到最后交付给空军部队几乎不到十年时间,中国人楞是在自己从来没有涉足的五代机领域啃下来了一块肉,厉害佩服。歼-20战机总设计师是杨伟,这个大家几乎都知道。至少在五代机时代,歼-20战机将担负起撑起共和国领空的职责。因此,毫无疑问,它是中国未来二三十年内的主力战机。
(歼-20与车位对比)
今天,我们主要来聊聊歼-20战机的尺寸问题。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歼-20战机长21.72米(这个不包含原型机空速管),翼展13.88米,高度4.5米。直接告诉你数据是不是还觉得有点懵,实际上具体的数字是很难在人心里形成具体概念的。还是做一个例子吧,停车位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那我们就用普通的停车位和歼-20战机长度做比较吧。
一个标准车位的长度大约在6米左右,倘若直接将歼-20战机停在马路边上的话,歼-20将会占去三个半车位,也就是三个半车位的长度(最长)。如果用车位最短边累加的话,那至少要八个车位才可以和我们的歼-20战机一样长。是不是有些震撼呢,平时看到的天上飞的那么小的飞机,实际落在地面竟然会这么大。最后是歼-20战机的高度,高度也好说,歼-20高4.51米,这刚好是一个标准楼房的层高(有一层楼高,真高)。你可以站在你家门口的地面上看楼层和楼层之间的分界线,分界线所在的位置就是歼-20的高度所在。
(歼-20尺寸是目前五代机中最大的一个)
美国一家智库曾经给出过一张歼-20、F-22以及苏-57战机的尺寸对比图,通过图片我们不难看到歼-20比美国F-22和俄罗斯苏-57都更大一些。设计大一些自然有大一些的考虑,歼-20战机在未来担负的任务比较多元化,尺寸大了以后可以配备更多种不同类型的作战武器,甚至可以携带大体积的导弹预警机。但是尺寸大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雷达反射面比较大,相同条件下难以达到隐身效果。好啦,今天先到这里了,相信大家都对歼-20尺寸大小有一些了解了吧。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同为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歼-11和歼-20,但歼-20的尺寸是比歼-11要略小一点,特别是在歼-20和歼-16同框的一张俯拍图中,歼-20的翼展是很明显是小于从歼-11发展而来的歼-16的,其实歼-20更小的尺寸,是五代机的优势之一。
如果说,第四代战斗机想要改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全机的尺寸,这样就能获得更大的翼展和机体空间,从而增加油箱的空间,也有了更大的空间来容纳更强的雷达和电子设备,而更大的翼展则是能够布置更多的翼下挂点,携带的导弹和弹药也就更多,不论是对地攻击还是制空任务,都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而F/A-18的改进之路就是这样的,原来美国海军是打算发展NATF来代替老旧的F-14战斗机的,可是NATF被放弃,F-14的升级计划也没被美国海军看上,于是以F/A-18为基础的大型化机型方案就被提出了,最终的产物便是比原来要大一圈的F/A-18E/F型。
但是原来F/A-18的底子并不好,所以F/A-18E/F和苏-27这样一开始就是重型战斗机的飞机是没得比的,像苏-27这样的飞机挂载能力是很强的,毕竟机体还有几个挂点能用,因此发展出了很多对地攻击的型号,但是五代机可完全不同。而五代机可不怎么依赖机翼挂架,除了F-35这种设计之初是为了去做对地攻击任务的,平时最多是挂几个副油箱,也不需要太多的翼下挂点,而且歼-20可是一架追求超音速性能的飞机,较小的翼展也有利于高速飞行。
歼-15与歼-20同为重型战斗机,前者作为舰载战斗机,后者作为常规起降的战斗机,按照常理航空母舰那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啊,歼-15不应该比歼-20大。从数据上看歼-15长22.28米,翼展15米,歼-20长20.3米,翼展12.88米,歼-15确实有更大。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歼-15舰载战斗机
歼-20战斗机
从中国研制舰载战斗机的过程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我国在研发舰载战斗机时,国内具备改装成舰载战斗机基础的战斗机是歼-11,并且俄罗斯的苏-33(长21.19米,翼展14.7米)舰载战斗机也是以苏-27为基础研发的。因此我国选择以歼-11为蓝本研发舰载战斗机歼-15。
俄罗斯苏-33舰载战斗机
当初有传闻说中国要购买俄罗斯的苏-33,但因为在购买数量上难以达成一致最后作罢。我想应该是我国在研发过程中遇到技术瓶颈了才有采购苏-33来技术借鉴的想法。后来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苏-33都是这么个体格,歼-15块头也不小哪里去。
歼-15只是我国解决有无舰载战斗机的一个机型,而且通过对比歼-15发现:歼-15应该是各国现役体格最大的一款战斗机,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舰载机处于初级阶段。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熟练掌握舰载战斗机的各项技术后,我国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将不会是这么一个体格。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个人。
中国与美国是何时建交的?
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极大地挫伤了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也扰乱了区域稳定和国际局势。问题来了,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和美国是何时建交的?又是如何建交的?
1956年2月,通过激烈斗争后才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突然发难,作了一篇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秘密报告”,瞬间就轰动了全世界。会上,他以史无前例的语气痛批了已经过世的斯大林,还大幅度整饬了所谓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不仅切割过往的历史,而且还贸然提出了“三和主义路线”,从此改变了苏联长久以来坚持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更夸张的是,他还对资本主义路线和社会主义路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了全盘否定,呈现出“修正主义”的危险态势。
为了应对这次突发事件,伟人立即召开闭门会议专门进行讨论。同年10月,我国政府派出了以刘少奇为首的高级代表团前赴莫斯科举行双边会谈,明确表明了严重关切的态度。
面对苏联内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对斯大林相继开展的批判,甚至是过度的批判,只有中国政府没有盲从。对于斯大林,伟人进行了非常客观的评价,虽然不乏批评之意,但却反对将其一棍子打死,认为是“七分功,三分过”。
对于中国的“不合作”和“不配合”,赫鲁晓夫显然是没有想到的,甚至开始有些耿耿于怀。从此以后,他开始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意刁难,希望能够迫使我国尽快追随苏联的步调。
1958年初,苏联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需要建立一个长波电台以便于日后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经过综合考量,他们竟然将地址选在了中国的海南岛。
1958年4月,时任国防部长的马利诺夫斯基向中国提出军事合作的申请,希望中苏两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在他看来,我国当时面临着美国第七舰队的威胁,又有完成国家统一的迫切愿望,因而一定不会拒绝。
可是,对于苏联方面的“橄榄枝”,伟人却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不会接受任何国家在自己的土地上驻军。
为了劝说中国政府转变态度,赫鲁晓夫在1958年7月31日亲自访华,当面向伟人进行游说:
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是基于中苏双方的共同利益考虑,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的第七舰队。只要联合起来,就不用再怕他们了……。
由于事关国家主权,伟人自然没有同意赫鲁晓夫的建议。于是,他垂头丧气地离开,此后再也没提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之事,双方的裂痕进一步加大了。
1959年8月底,印度的尼赫鲁政府突然派兵入侵我国的马及墩寺,蓄意挑起了中印边境冲突,史称“朗久事件”。对于如此明目张胆的挑衅,作为同盟国的苏联非但没有履行义务,反而阴阳怪气地表示了“遗憾”,变相助长了印度的嚣张气焰。
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赫鲁晓夫竟然高调出访印度,还盛赞了尼赫鲁在“和平”和“裁军”方面的努力。甚至于,苏联还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针对中国的用意非常明显。
1960年7月,中苏关系再现波折,赫鲁晓夫突然翻脸,不仅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研发的技术和资料,而且撕毁了343个合同和257个合作项目,而且撤走了1390名苏联专家。对此,伟人号召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提出了“自己动手,从头摸起”的口号。
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时,竟然通过决议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并烧毁。这种“背信弃义”和“反攻倒算”之举,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感,从而引发了两国的持续论战。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政治斗争中落败,以“自动退休”的方式被迫退出政坛。勃列日涅夫当政后,中苏关系并没有出现缓和,反而还有继续恶化的迹象。
1969年3月,苏联军队侵入我国珍宝岛,被我边防部队英勇击退,史称“珍宝岛事件”。以此为标志,两国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双方都在边界地区大幅陈兵备战。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加重视重工业领域,更加造成了国家的畸形发展。在持续的军事扩张中,咄咄逼人之势使得美国逐渐处于了守势地位。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面对苏联的攻势,美国和中国都有缓和双方关系的迫切愿望,只差一个合适的契机。1969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委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我国传话,表现出缓和两国关系的愿望,双方开始进行一些接触。
1971年初,中美两国通过“乒乓外交”成功以小博大,取得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同年7月,作为尼克松的“第一智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抵达北京,双方高层实现了面对面的接触。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终于实现了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不过,正当全世界都期待中美进一步改善关系时,意外却发生了!
随着“水门事件”被曝光,刚刚获得连任的尼克松总统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只得在1974年8月8日晚黯然辞职。之后,作为副总统的杰拉尔德· 福特宣誓成为美国的第38任总统。
在上任之初,福特就公开表示自己的对华政策不变,仍然将会继续遵循《联合公报》的原则。1975年12月1日,他还亲自访问了中国,受到了毛公和邓公两代伟人的亲切接见。
不过,并非通过民选上台的福特政府,注定只能是一个过渡者,在对华关系上始终没有太大的勇气和作为,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了停滞。1977年1月20日,卡特取代福特成为美国的第39任总统。
卡特在上台伊始,并没有把中美关系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是希望首先改善美苏关系。眼见对方态度傲慢,他这才开始致力于延续尼克松的政策,寻求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邓公正式复出后,很快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万斯,表明自己支持中美关系更进一步的态度,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台湾问题”。经过艰难的多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在正式建交扫清了障碍。
1978年12月16日,华国锋主席和卡特总统代表各自国家分别宣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简称《建交公报》。双方约定,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且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底,邓公决定接受卡特的邀请出访美国,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访美期间,他不仅与政治人物频频会谈,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亲民活动,向美国和全世界传达出中国开放和友好的姿态。
前不久,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执意窜台,已经成为中美建交43年以来的一个“分水岭”,两国关系遭到了最严峻的挑战。不过,华盛顿方面似乎仍然没有“踩刹车”的迹象,导致了进一步的跌宕起伏。@文史不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防长访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防长访华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