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演习为何在凌晨夜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演习为何在凌晨夜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夜间防汛应急演练方案?
夜间防汛应急演练是一项重要的防汛准备工作,目的是提高防汛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性洪涝灾害。夜间防汛演练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演练内容:根据当地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演练内容,如防洪抢险、群众转移、通信保障、救援等。
2. 演练时间:夜间演练一般在全员值班状态下进行,保持警惕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演练时间,一般可以在晚上9点到凌晨2点进行。
3. 模拟情境: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仿真演练情境,如模拟洪水发生、直升机救援、抢险堵漏等。
4. 演练场地: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演练,保证场地宽敞,且包括易发水患的地区。可以选择社区、学校或公共开辟的广场等地作为演练场地。
5. 角色安排:明确演练人员的角色和责任,如派遣通信员、传递重要信息、协调救援等,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6. 使用设备: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如水泵、排水设备、警戒线、救援工具等,保证在演练中的顺利使用。
7. 现场指挥:演练中需派遣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和应急处置,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以上是夜间防汛应急演练方案的主要内容,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军事行动与军事演习的区别是什么?
广义上讲,军事行动是指武装部队一切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它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被赋予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中在和平时期,“军事行动”的范畴就包含了“军事演习”这一行为。而军事演习把“军事行动”从和平时期直接演变成为战争状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在和平时期虽然战备任务不重,但仍然要担负许多职责,比如抢险救灾,无论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人民解放军都会奉命出动进行救援。在救灾中当然要动用人员和装备,需要有计划有指挥,这也是“军事行动”。
比如东南亚的缅甸泰国等国家一度组成的“军政府”,尽管没有发生与外国的战争,但是为了打垮国内政治反对派和反政府武装,经常会出动军队进行军管、戒严(宵禁)、武力抓捕等措施,这些都要归为“军事行动”,毕竟还没有上升到战争层面。
军事演习当然也是和平时期“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习一般有两种目的,第一是在和平时期,为了实现保持部队战斗力和检验武器装备性能、战术思想更新等目的 ,所进行的“常规”军事演习,既有各部队内部进行的日常小型演习,也有全军组织的大演习。
第二种当然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秀肌肉”演习,比如最近一段时期,俄罗斯和北约就分别举行军事演习,各自出动先进武器装备在热点地区附近大搞动静,其实就是通过演习在战略上遏制和吓阻对手。美俄这俩老冤家更是如此,尤其是导弹演习和海空遭遇,双方都会很紧张,不过在目前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擦枪走火的机率很小。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华北地区的空气已经非常紧张,凭借《辛丑条约》赖在中国土地上的日军“中国驻屯军”多次举行针对第29军部队的“军事演习”,这不仅仅是什么秀肌肉,更多的是军事挑衅,受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的刺激,华北的鬼子试图复制东北鬼子的“武功”。
驻丰台日军的一木大队清水中队在7月7日的夜间演习中,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由第29军金振中营警备的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悍然开枪开炮攻击县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就这样爆发了,进而扩大成为全面抗日战争。
鬼子的“军事演习”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在双方开火前仍然是和平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然而当两军发生武装冲突、进而演变成为中日战争以后,性质就变了,从7月7日以后,双方则都属于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
两国或者两支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按照规模和级别可以分为战争、战役、战斗三个层面,那么抗日战争时期,围绕中国军队所实施的20多万次战斗、200多次重大战斗和23次大型会战,期间所有的作战和调动都可称为“军事行动”,并且都属于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当日本飞机刚出现在美国雷达上的时候,被美国大兵误认为是美国陆航的飞机,进而当日本飞机掠过的时候美国人还认为这是一次演习。
当炸弹投到美国军舰和军港浓烟四起的时候,才发现这是次货真价实的空袭,于是美国人经常喊的一句话就是:“注意,这不是演习,这不是演习!”,就是在提醒官兵,这已经是战争范畴下的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包括救援双方交火甚至会发生伤害亡包括上级领导要求士兵执行对某处发动实弹攻击,演习就是模拟战场模拟双方大规模交火但是在战争中战场是多变的所以演习除了要经常以外还要模拟人为因素和士兵的心理素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演习为何在凌晨夜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演习为何在凌晨夜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