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请问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哪位科学家?
-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谁?
- 如何解读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什么近些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理或医学奖有所关联?
- 如何通俗地理解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成就?
请问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哪位科学家?
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及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1、威廉·凯林,19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医学家,哈佛大学医学教授,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2019年10月7日,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彼得·拉特克利夫 ,1945年5月14日出生,英国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家,临床医生,牛津大学临床医学系主任,主要研究低氧状态下细胞的反应。
3、格雷格·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曾发现使癌细胞适应缺氧环境的HIF-1。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谁?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他们是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贡献而获奖的。
如何解读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什么近些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理或医学奖有所关联?
化学奖的诺奖被其它科分获很正常,为什么呢?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万物之间分与和的学问,是一个很大的研究框架,诺奖分发的对象是具体事件事例事人,这样就自然的归属了不同具体科枝属。如中华民族中有五十多个民族是相同理由,诺奖是奖给发明人,由于框架不具体指某事某物,如果分门别类化学概念诺奖几乎就没有,创立者设了化学奖也就只好分发给在化学框架下的实际创造者,不能说成是被抢走了化学奖。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理性认识,往后物理学奖同样会被具体学科或专业获取,因为物理概念包罗万向,对物理认知探索有创新的个人都是具体的分类业中人,除去具体就剩下理论概念框架了,理论概念的创新以前可用十年来评定,随人类对自然的理性认知深入,往后只能以世纪评定,再往后只能以干年来评定,也就是说对物理理论的概念突破将越来越难,最终物理诺奖将全部分发。
近三百年来建立的物理化学理论体系分发出许多学科,是物理化学的具体实验组织,都是自然科学,都是人类智慧对自然的理解形为,从宏观上发展人类智慧将获取统一的自然演化规律,从微观上发展人类智慧将获取自然界万物的创生与死亡关联关系规律,这些具体的学科与人都会分获物理化学的创新诺奖。
如何通俗地理解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成就?
又是一年没有化学家的诺贝尔化学奖,由雅克·杜波切(Jacques Dubochet)、约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三位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共享。
要说他们跟化学有什么关联吧,其实也有,他们的贡献对生物化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位科学先驱研发出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高分辨率测定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给结构生物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注:结构生物学主要是用物理的手段,用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波谱学,电镜技术等物理学技术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和结构.来阐明这些大分子相互作用中的机制。
获奖者的基本资料就不再赘述了,直接简单通俗地说说他们的贡献吧。
我们知道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们通过它了解生命的微观结构,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瓶颈,很难看到更微观的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这类物质。
原因要从物理学层面解释,生物大分子的尺度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却在380-780纳米之间,这意味着可见光很容易绕过生物大分子,极限是0.2微米。
接下来更加先进的电子显微镜诞生了,用电子作为信号源事情就变得明朗多了,电子的波长能达到0.1纳米左右,接近原子的尺度。但对于生物学家来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电子显微镜要求在真空的状态下运行,可很多生物大分子都只能以水溶液的形式稳定存在,真空的状态下很难保证这些样品维持原来状态。
以至于电子显微镜最先在材料领域大放异彩,直到本年度的三位诺奖得主创造了一种新的冷冻电子显微技术。
图/采用传统负染技术制作的显微图像
雅克·杜波切、约阿希姆·弗兰克、理查德·亨德森三位科学家找到了解决办法——冷冻电子显微镜。
三人对冷冻电镜的基本理论、重构算法和实验方面分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杜波切成功实现水的玻璃化——迅速将水冷却,让其先以液体状态将生物样本包裹,之后立刻变成固体,从而使得生物分子在真空管中仍能保持其自然形态。
图/采用冷冻电镜技术制作的高精度显微图像
弗兰克则让该项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他开发出一种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分析电子显微镜生成的模糊2D图像,并将其合并,最终生成清晰的3D结构。
最终的突破由亨德森完成,他在1990年成功利用一台电子显微镜生成了一种蛋白质的3D图像,图像分辨率达到原子水平。
图/冷冻电镜下的蛋白质与寨卡病毒
冷冻电镜技术给结构生物学带来了新的突破,让生物学家们可以从更加高效地研究生物分子的奥秘,将生物化学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可以这么说,三位物理功力深厚的教授为生物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却实至名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