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辟谣成都连环奸杀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辟谣成都连环奸杀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荆州丢失后,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伐吴?
很多《三国演义》的死忠粉一看这个问题,可能第一反应是“给关羽报仇啊”!实际上,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可能性,但要是说真的就是单纯为关羽复仇那实在太站不住脚了。关羽是公元219年死的,刘备伐吴则是在三年后的222年,倘若他真要复仇,为什么要苦等三年的时间?况且三年时间,早已足够让任何怒火趋于理性。更何况,刘备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是一个容易上头的愣头青,说他单纯为了给关羽报仇就伐吴,根本不现实。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伐吴呢?说到底还是荆州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太过重要,不夺回来,蜀汉就根本是在等死!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刘备政权要想逐鹿中原,就必须横跨荆、益,等天下有变的时候两路出击。荆州和益州,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就不仅是少了一半的领土和财政来源,更是对整个统一战略的极大损害。
益州虽然繁华富裕,但毕竟地理条件太过偏僻,只适合偏安一隅,自给自足;想要逐鹿天下,单单靠一个益州,无论是从兵员和军费的支撑上还是战略层面的安排上,都是远远不够的。但倘若拥有荆州,形势就大不一样了。九省通衢不是白叫的,单单从失败的襄樊之战来看,就足以说明如果刘备方面两个拳头打人,对于曹魏集团的威胁有多大。
因此,当荆州丢掉以后,刘备必须要夺下这块宝地。这其中也许有为关羽复仇的成分在里面,但更多的必然是对于整个政治格局的考量。
荆州丟失后刘备为什么伐吴?表面看是为关羽报仇,可主要目的是恢复隆中对战略。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战略,也就是先取荆州也立业根本,然后取西川,也就是说要想伐魏成功中兴汉室就必须两路夹攻,刘备很认同隆中对战略,并且经过努力刘备集团拿下了荆州和益州,这时候俱备了隆中对实施的条件。
可关羽败亡后,隆中对战略名存实亡,刘备很清楚没有荆州伐魏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数次伐魏均未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想恢复隆中对战略就必须夺回荆州,所以刘备起倾国之兵去夺荆州,并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守成都,刘备的打算是如能夺回荆州就自己守,然后和诸葛亮两路大军伐魏,可惜事与愿违,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只能说天不与蜀啊。
孙权趁机攻击关羽拿下荆州如了心愿,并且将关羽人头献给曹操,让人们认为杀关羽曹操是主谋,曹操当然不会上孙权的当,厚葬了关羽。这是的吴蜀联盟完全破裂了。刘备准备了三年才伐吴。刘备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他认为哀兵必胜,认为自己有理由和有能力打服东吴。其实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精力和能力已大不如从前,身边也没有军师,很难取胜。再说还有曹操坐山观虎斗,即使拿下荆州,也会被曹操打败。因此诸葛亮不赞成刘备伐吴,但是劝不动刘备。因为诸葛亮哥哥一家在东吴做官,如果诸葛亮极力劝阻刘备攻吴,就被看成他有私心。
许多人误会了刘备,刘备伐吴的目标不是为了灭掉孙权,也不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而是为了夺回南郡。为什么呢?因为南郡对于刘备太重要了。
南郡是荆州的中心,也是重心。南郡北有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南有军事重镇江陵,可以说得南郡即得荆州,失南郡而失荆州。
关羽镇守南郡时,江陵是刘备的控制范围,而襄阳和樊城是曹操控制的范围。换句话说,虽然关羽取得了南郡的大部分控制权,但是襄、樊犹如楔入荆州的两颗钉子,始终是个祸患。拔掉这颗钉子是迟早的事情,而谁能够拔掉这颗钉子谁就立了大功。
这就是关羽为什么要收复襄阳和樊城的最主要原因,适逢当时曹操在东(合肥)、西(汉中)两线作战,而许昌兵力空虚,无法快速大规模支援襄樊,因此,关羽决定北伐襄樊,拔掉这两颗钉子。后来,孙权眼红刘备的势力扩大,于是偷袭了荆州,斩了关羽,于是刘备生气了。
刘备生气,要发动夷陵之战东向伐吴,真的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其实不是的,为关羽报仇只是口号,而夺回南郡则是最终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荆州丢失后刘备的地盘只剩下益州和汉中这两个地方,川蜀地区是个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地,非常适合独霸一方。但是刘备的愿望是统一天下,而不是蜗居于川蜀之地,当个小小的军阀。那么刘备依靠川蜀之地能够平定天下吗?肯定是不能的。
这时恐怕有人该反驳我了,当年刘邦的情况跟刘备是一模一样的,刘邦就是出汉中,夺关中,然后挥师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刘备就不能?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刘邦能够快速出汉中,夺关中,跟刘备的履历有关。刘备入关中,秋毫无犯。他对关中百姓有大恩,仁慈的名声广泛传播于关中。而项羽入关中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百姓对项羽很失望。再加上项羽分封的三个关中王,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秦国的叛将,名声很差。因此,关中百姓都盼望刘邦回来,而刘邦一旦出汉中,入关中,则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状况。
反观刘备,刘备起身于幽州,跟随卢植和公孙瓒起家,在幽州根基很小。后刘备助陶谦防曹操,在徐州爆得大名,百姓都知道有个豫州牧刘备。
后来,刘备流离失所,到达荆州,在荆州名声也很好。最好的时候是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打着刘琦的名号和依仗自己的威望,快速聚集了荆州的名士及军民,拥有了自己的势力,驻扎在公安,从此孙权再也不敢小瞧他。借南郡(荆州)之后,刘备更是以荆州牧的身份独立的霸占一方。
回顾刘备这些经历会发现,刘备转了一大圈,唯独没有在关中待过,关中百姓也不知道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因此,刘备出汉中,入关中,根本不会像当年刘邦一样,出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盛况,你说这仗怎么打。这仗不是不能打,而是太艰难。
后期,刘备死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未成功,这充分说明了出汉中,抢夺关中这条路太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荆州出兵,实现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刘备正是考虑到这些,才不顾众人的反对,不顾撕毁吴、蜀的联盟,断然决定伐吴的。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曹操已死,曹丕执政。三国之中,曹丕和孙权都是刘备的晚辈,刘备相信以自己半生戎旅积攒的经验,完全可以轻松收拾孙权,最起码也可以夺回南郡。
可惜的是,刘备没有料到,吴国人才济济,周瑜死了有鲁肃,鲁肃死了有吕蒙,吕蒙死了又跳出来一个陆逊。一个比一个强,最后刘备也败于陆逊之手,这只能说是天意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荆州丢失后,刘备考虑再三,出汉中入关中的仗太难打,因此只有重新夺取南郡才是上策。刘备在关羽死后,开始先称帝,团结众臣,然后以给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了夷陵之战。从刘备的角度来说,我支持他发动夷陵之战。刘备的失败只是战术失败而已,大战略上刘备的决定是对的。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观点: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明眼人都知道,丢失荆州之后,蜀国最大的敌人仍然是魏国。但是作为蜀国之主刘备,执意伐吴,也有三大动机,也可以说是三大苦衷。
第一个动机:为了实现《隆中对》提出的双线战略。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时候,两人就对今后几十年的战略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联合孙吴政权,以荆州为桥头堡,以益州为总后方的对曹双线战略。这个战略实际上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孙刘联盟的稳定性,说白了,大家只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才结成这样的联盟,但是孙氏怎么可能一直和刘备交好呢?毕竟你想要的荆州,就是放在吴国枕边的一把尖刀!而刘备丢了荆州,荆州益州双线抗曹的战略就会落空,因此,刘备必须要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
第二个动机:道德动机。
桃园三结义早已是妇孺皆知的故事,现在二弟被人家搞死,当大哥的如果不替兄弟出头,岂不是被天下人骂死?还要不要跟张老三做兄弟?还要不要带队伍?所以尽管知道自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擅长编草鞋的刘皇叔还是要兵发东吴,宣告天下:我是皇叔,重情重义的皇叔!靠谱的大哥!
第三个动机:以弱示强。
这个动机,曹丕手下的谋士刘晔看的真真切切。
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总结:所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刘备这场仗,不能打,也得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辟谣成都连环奸杀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辟谣成都连环奸杀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