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捷豹路虎回应裁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捷豹路虎回应裁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美汽车行业大裁员,中国国内的车企可不可以趁这个时候进行人才抄底?
我认为可以,就像当年欧美次贷危机那时李书福抄底沃尔沃,最终汽车工业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格局,适者生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国内自己的汽车企业管理和国外大牌车企理念不一样,会造成人才留不住留不长等问题。比如长城前几年高薪聘请的宝马设计师在长城工作两年后辞职,原因是对长城企业管理与自己的理念有出入。综上所述国内车企要想走的长走的远,高薪吸收人才以外还得放下身段学习欧美等大型汽车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
谢谢邀请!以个人看法;欧美大裁员马上就会波及到中国;这是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家用汽车已经基本饱和,下一步消费需求增速一定会迟缓的;所以,减能裁员也是必然趋势。
印度为什么不发展制造业?
印度不发展制造业,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不一定有那么好的机会。
拿中国举例,抗美援朝胜利后,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实力,援建了中国一大批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制造业的基础。
1953年5月15日 苏联援助中国新建和改建91个工业项目。加上1950年已确定的50项和1954年增加的15项,共156项,列入“一五”计划。实际施工150项。
文革结束后,中美关系发展很快,美国又把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
中国在外部得到了前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工业转移,是很难得的。
日本之所以在二战后崛起的那么快!
也是因为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而让日本制造业在日本生产,比从美国远涉大洋运输补给,更加划算。
而印度没有这么好的机会!
主观上,印度政府的发展思路不对头,服务业过大、制造业过小。
在我们中国,也曾经较长时间内,有一种理论,叫做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后来的事实证明,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靠谱。
我们懂的道理,印度是不懂的。
他们的军工尤其是万国造,一个是他们不愿意等待国产军工发展起来,一个是利益集团从国外买先进武器来吃回扣。
所以,印度军工制造就成了现在这个怂样子。
印度军工是最明显的反面典型。
现在印度的高端制造水平是不高的,倒是纺织业等发展的不错。
但是即使这么低端的行业,就连拉链也要从中国进口。最近几个月,印度在边境挑衅吃亏之后,政府发飙,禁止中国产品进口。结果,印度的纺织业,就因为缺少拉链,只能给客户发没有拉链的衣服。
印度制造业低劣,由此可见一斑。
每日不定期更新多篇原创,请加关注。
莫迪自担任印度总统以来就致力于发展印度制造业,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但是由于其固有的难以逾越的先天障碍和人为的政策失误导致其制造业发展缓慢甚至在某些行业有所倒退。2014年9月,莫迪政府推行了他的“印度制造”倡议,然而这一涵盖从皮革到航空等行业的大杂烩计划,却忽略了印度经济内生的比较优势,没有彻底解决劳工、征地等老大难问题。结果使其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不升反降,从2014的15%降至2019的14%。在同一时期内,越南制造业比重从13%上升到16%,孟加拉国从16%上升到18%。同期孟加拉国和越南都将包括服装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列为重点产业,但印度的服装出口额却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60亿美元。
造成印度制造业发展不尽人意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印度社会的固疾。土地的私人所有和根深蒂固的种姓隔阂是印度每一位领导者都无法逾越的障碍。发展制造业必然涉及土地征收,而土地所有者又往往是议会的土地政策制定者。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所当然地被置于国家利益之前。印度教义又使低种姓民众以为改变命运的不是努力工作,而是现世的苦难。再加上种姓隔阂,在印度社会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并成为推动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力量。
二是低下的劳动力质量。印度理工学院是如同清华北大一样神一般的存在。也和清华北大一样是为美国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更不堪的是他们没有中国一样完备的教育体系,以中国的脱盲标准,印度至少有20%以上人口是文盲,难以培养大批合格的产业工人。再加上所谓民主体制使他们无法像中国一样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变现状。
三是印度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自由民主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其实是“富人的游戏”,是用来安抚富国民众的福利。对于印度这样的穷国来说,是消费不起的。这是印度无法像中国一样迅速完成工业化的制度原因。
最后,就是理想主义的印度容易脱离现实,往往表现为雄心勃勃地想要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分不清层次,抓不住重点,结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西瓜。
以上这些,就是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而不能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说出来提供大家讨论。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印度这个国家很奇葩,我们很好奇他们为什么工业机械制造一张白纸,因此印度的军事武器装备全部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那么印度为什么没有工业基础呢?这个主要受到大英帝国的统治,印度的社会制度是继承了英国的衣钵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印度这个国家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在这个国家发生过战争,印度老百姓不懂得叫革命两字,因此印度这个国家也没有发生过工业革命,印度老百姓没有受到压迫和死亡因此印度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他们只知道他们的命是上天注定的。
种姓制度使人分阶层,印度各阶层之间基本是不勾通,发生过印度自产航母的管道用错,了解后才清楚明白印度工程师与工人之间由于阶层原因是没有勾通。
印度人工懒散,40%文盲造成培训成本很高,做事随便,十个印度人就有十种想法,总是争论中时间多于工作时间,没有效率和质量的产品,价格高质量差就连印度人自己都不要。印度产捷豹路虎品牌的车在中国还几辆?
法律与政治的原因,印度超过10人以上的企业裁员要政府批准,所以印度企业都是一些小作坊,想批准裁员等4-5年,如果遇到选举年想都不要想。莫迪大仙跑去美国招商引资,没有商人敢去,被印度坑过企业太多,都是血泪教训。
基础设施差,印度软件业很发达,原因印度基础设施不行,就算生产出产品也运输不出去,经常停电造成损失是受不了。只有软件业很适合印度发展,但是由于印度人的性格特点,做出软件有很多问题,最出名737MAX。
征地难,发展制造业要太量土地,印度高铁征地很好例子。
英国脱欧在即,为什么日本企业要纷纷逃出英国?
根据英国媒体报道,脱欧极大地冲击了英国航空业、汽车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众多公司、企业纷纷停产或者停止营业,试图脱离英国。日本企业自然也不例外,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众多企业纷纷关闭在英国的工厂,停止生产、逐渐脱英。
例如,本田将关闭它在日本的汽车生产厂,并且关闭它在日本的上游零售公司。这主要是因为,英国陷入脱欧困局,日本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新的投资顺应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
更重要是,日本和欧盟签订了自贸协议,日本将近100%的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欧盟。但是英国脱欧之后,日本在英国的工厂不仅不能享受自贸区的便利,反而受到拖累。脱离英国,直接在欧盟地区生产,或者直接在日本生产运到欧盟地区,都是比在英国生产更加经济的选择。
日本汽车行业的脱离对英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形象,由于日本工厂的关闭,很多向日本提供零件的英国供应商由于失去订单,也将裁员或者停止生产。
日本汽车企业再也不需要英国的零件。因为,英国的零件运到日本、或者其他地方是要附加关税的。为了节约成本,日本自然会选择其他供应商。
在这一系列风波之后,众多地方工厂、企业纷纷关闭,英国损失了大量的基层工作岗位,很多英国平民或者地方选民,都会因为脱欧事件失去自己的工作。
让人感觉非常讽刺的是,支持脱欧的正是这些容易被蛊惑的中下层人民或者地方选民,而现在他们不仅没有得到脱欧派给与他们的承诺,反而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脱欧派给地方选民的承诺”
希望,英国不会因为自己的“民主”,付出太大的代价。
谢邀!
不仅仅是本田关闭四轮车生产工厂,位于伦敦郊外的索尼公司预计也在3月29日迁往荷兰,而松下早在去年就已经将欧洲总部从英国迁往了阿姆斯特丹。虽然本田社长否认本田关闭汽车工厂与英国脱欧有关,但是谁也不能说这其中没有关系。当英国脱欧之后,之前的关税协定以及欧盟的利点都无法享有,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造成了损失。虽然英国有脱欧的理由,不过非英国的他国企业到英国建立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如果英国脱欧行动阻碍了这些企业盈利,那么“逃出英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英国的日本大企业
根据日本国际收支的统计,日本对于英国的投资额比中国还要高,其中金融保险业务占据了32%的比例。其次就是北海油田的原油以及天然气开发相关的矿产业,占据了14%。2015年9月的时候,日立投资了10亿美元在英国开设工厂,而当时英国首相如此表达到:日立的巨额投资,强有力的支撑了英国的经济增长。
上图是英国为据点在欧洲开展业务的日本大企业,以丰田为首的车厂,以佳能为首的照相机、印刷机生产厂家,以武田制药为首的药品加工厂,都是在全世界赫赫有名。英国的汽车产业,毫不夸张的说,半壁江山是靠着日本公司支撑的,丰田、本田、日产生产的汽车占据了英国汽车生产台数的50%之多。特别是日产,逼近捷豹路虎等品牌占据英国第二的位置。日产在英国生产的车辆的80%都是出口欧盟或者海外的。(这个是重点:因为出口就要涉及到关税,如果80%的车辆都要加征关税,再财大气粗的企业一下子也受不了)
日本企业逃离英国原因
逃离最大的原因其实是英国脱欧以后,贸易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对于日本企业就不再“有利可图”,相反如果继续留在英国,可能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关于这些原因和理由,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影响贸易的逃离
商业环境变化的逃离
金融机关的战略逃离
对于上述三点,我将逐一的进行分析。
影响贸易的逃离
无论是哪个行业,到国外发展都不是做慈善事业,现在来看整个欧盟内部市场的流通是不需要关税的。如果英国脱离欧盟,那么进口零部件和出口成品都是需要一定的关税,没有利益的事情,企业是不会去做的。从现在日本汽车厂家来看,丰田、日产、本田一年间在英国生产的汽车大约有78万台左右,占据了英国汽车生产总量的一半,大多数汽车是出口到欧盟国家,脱离欧盟以后,这些汽车都要追加关税,对于厂家来讲,关税损失就相当于利润减少。
商业环境变化的逃离
目前欧盟内部施行统一的商业规定和制度,比如个人情报保护相关的规定等。如果脱离欧盟,那么英国就有可能施行不同的管理规定,对于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负担。在英国设置总部的日本企业,多数利用欧盟规定,采用同一申根就可以前往不同的欧盟国家进行商业活动,如果脱离欧盟,那么从业务的便利性和员工雇佣方面就会大打折扣。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曾这样对日本企业表明:英国脱欧的协议将会进入长期化,在此期间日本企业可以重新考虑在欧洲的事业开展方式。
金融机关的战略逃离
前文已经讲到,日本投资在英国的金融保险业务占据了总投资的32%之多,因为英国伦敦是世界有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金融保险业务如果取得欧盟一个国家的认可,就可以在其他加盟国家开展业务,比如日本的三井住友银行和野村HD,都在英国取得了认可,现在也在欧盟其他国家开展业务。如果脱欧的话,这些公司在欧洲其他国家设置的支店就有很大可能受到限制,所以从据点的配置角度来看,整体战略还是需要重新考量的。毕竟英国脱欧是一个风险点!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在日本中国人的焦虑: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捷豹路虎回应裁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捷豹路虎回应裁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