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韩外交部召见俄大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韩外交部召见俄大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嬴政这么尊崇韩非,为什么还杀他?
准确的说嬴政并没有诛杀韩非,韩非是自杀身亡的,他喝了同学李斯送给他的霍顶红毒药而死的。嬴政只是将韩非投入大狱,还没有来得及定罪,韩非就自杀了,嬴政将韩非的尸体送回韩国,没有过多久秦国就灭了韩国。韩非之所以被嬴政投入大狱,原因只有一点:韩非是间谍。
嬴政是法家思想的拥护者与实践者,他最崇拜的人是法家先驱、秦国功臣商君!嬴政对先祖嬴驷诛杀商鞅以立威的事十分不满,嬴政自比先祖秦孝公嬴渠梁,他想找到他的商君。吕不韦想用《吕氏春秋》教导嬴政治国,但是嬴政坚持用《商君书》治国,最终因为政见不同,嬴政将吕不韦去职流放巴蜀。嬴政读了韩非子的几篇文章后,认为韩非就是他想要找的商君,他要与韩非君臣联手,统一天下,再造华夏,故命令韩王安交出韩非。
韩王安正在苦苦思索如何保住韩国社稷不亡,如何让秦国将注意力转向别国,这时他接到秦王政的命令,让他将天下贤人韩非送去秦国。韩国从申不害死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沦为秦国的附庸。申不害是法家术治派,所以韩国的术治思想很浓烈,所谓术治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谋略,以谋存国是韩国的国策。韩国先后想出了资周抗秦计(秦灭周之战)、移赵攻秦计(长平之战)、水工疲秦计(郑国渠)等惊世谋略,然则均被秦国以阳谋手段化解。
韩王安接到秦王政的命令后,突发奇想的思出一条存韩大计,也就是兵事疲秦计。韩王安找到韩非,要求他去秦国给秦王政献计,让秦国攻赵击魏灭楚亡齐,以此消耗秦国的兵力,让秦国无暇顾及到灭韩事宜。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深知韩王安的兵事疲秦计对秦国无效,但是作为韩国王子的韩非不能拒绝韩王的要求。因为存韩之策在于变法强国,但是目前韩国不具备变法的条件,也只能存一天是一天了!
韩非到了秦国后就给秦王政建议,要求秦王出兵攻灭魏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等国,让韩国作为秦国的附庸国继续存在。对于秦王政要求韩非当秦国丞相,协助秦国统一天下,再造华夏的事一点不感兴趣。最终消息传来韩非是间谍,是来用兵事疲秦的,故秦王将韩非投入大狱,让他再思考思考。不过李斯怕嬴政放了韩非,或者韩非回心转意与秦王合作,李斯自己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李斯告诉师弟,嬴政要酷刑折磨处死他,并给韩非留了一瓶霍顶红毒药,最终韩非自杀而死。
韩非死后,嬴政没有追究李斯的责任,但是充分利用了韩非的尸体。嬴政派出隆重的队伍送韩非尸体回韩国安葬,并以韩王安“构害天下贤士”的名义消灭了韩国。韩非行使兵事疲秦的证据大家可以去《韩非子.初见秦》、《韩非子.存韩》两篇文章里看到。
嬴政为什么要杀韩非?版本有三个,个个都是阴谋论。
据史书记载,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辞,长于著述。秦王嬴政看到他写的《孤愤》、《五蠹》后钦佩之至,以至于对身边人连连感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然而,当公元前234年韩非到秦国后,很快就被秦王送进了监狱,不久即遭到杀害。
未见时念之若渴,既见后却又置之死地。
秦王嬴政为何要这么做?
果真是“相爱相杀”吗?
对此,大概有三个不同的版本说法,都是阴谋论,也都不是无懈可击。
李斯嫉妒说
持这种看法的认为,李斯和韩非都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很有才华,李斯“自以为不如非”。特别是当他看到秦王十分器重韩非,对他的文章倍加赞赏时,因为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嫉贤妒能之心随之而起,于是串通姚贾,对韩非进行诽谤诬陷,最终使韩非身陷囹圄,最后又送来毒药,伺机逼迫韩非自杀。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说法的出处不是野史,而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韩非列传》中对此事的经过有明确的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遣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此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类似记载。
但反对者认为,司马迁只说李斯“害之”、“毁之”,并未曾言“妒之”、“忌之”,相反,从司马迁的文章中倒可看出李斯并无妒贤之心。当秦王感叹不见韩非其人时,正是李斯向秦王介绍了韩非。况且韩非被囚禁时,秦王并未实际重用他,对李斯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又何来妒忌杀心。
还有,秦二世即位之后,李斯即便身陷囹圄,还多次以韩非之言劝二世行申韩之术。
阻碍一统说
持这种看法的认为,韩非之死与当时秦、韩两国激烈的政治斗争有直接关系,并非出于李斯等人的嫉贤妒才。
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大,秦王欲扩张,韩国首当其冲。国危之际,韩王便定下了“弱秦”之计。先是利用秦王好大喜功的弱点,以兴修水利来消耗秦国国力,于是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游说。
结果,修建的“郑国渠”非但没有削弱秦国国力,反而使之更趋强盛。
此计不成后,韩国又派韩非出使秦国,千方百计阻挠、破坏秦王的统一大业。
韩非到秦国后抛出的上秦王书《存韩》就是例证。韩非企图说服秦王不伐韩,而伐赵,从而破坏李斯之计。
简单说,持这种看法的认为,韩非就是韩国派向秦国的政治间谍,干的尽是破坏大计,挑拨君臣关系的阴谋之事。
秦王诛杀韩非,乃锄奸。
《战国策》是这种说法的源头,但因为《战国策》有庞杂信力不足的缺憾,因此,这种说法总散发着一股阴谋野史的味道。
秦王猜忌说
持这种看法的认为,韩非之死固然与李斯、姚贾有关,但关键因素在于秦王的猜忌。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又是韩国使者,入秦前,他就站在韩国的立场,为韩王谋抗强敌,入秦后,又上了一篇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在袒护韩国的《存韩》一书。
秦王为人“少思而虎狼心”,有这些个历史的、当下的猜忌,足够他去要韩非的命了。
从李斯送毒药,逼迫韩非自杀一事上也能看出来,秦王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然事后有些悔意,但也仅此而已,没见他给韩非正名,也没见他去追究李斯的责任。
所以说,杀韩非是秦王的本意。
没有明确的理由,就是猜忌。
在君王那里,说不清道不明、挥之又不去的猜忌往往能促成杀心。
但这种看法也有反对的。反对的认为,秦王此前对韩非的赞赏是真的,相爱相杀这事让人始终想不通。
嬴政尊崇的是法家,而不仅仅是韩非子的法家。韩非之所以享有盛名,主要是因为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实际上韩非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下,并没有位极人臣,至少相比他的老同学李斯而言。
巧的是,李斯其实也算是法家,而且是间于法家和儒家之间。比如:李斯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嬴政建立了秦朝的礼法制度。
要知道,嬴政的丞相可不是韩非,而是李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理解韩非为什么会被杀就容易多了。
1.很多人觉得是李斯不地道,算计了老同学韩非。其实真正算计韩非的另有其人,他叫姚贾。
这家伙是个门卫保安的儿子,本来出身也没关系。但是韩国公子,韩非是看不上姚贾的。
彼时,秦国统一天下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其时韩、魏两国已经濒临灭亡,齐国因其相后胜多收秦国贿赂,不设攻战之备,楚、燕、赵、魏等国想联合起来,建立合纵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马上命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经过姚贾用重宝和巧舌在四国间周旋,果然四国都不肯出兵,而愿与秦国交友。
结果四国的最后抗秦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姚贾回来报告成果,秦王大喜,给他升职加薪。
2.韩非见机,就偷偷的去找嬴政打小报告,说姚贾偷偷的给四国送好处,人品不行。
结果嬴政听了,大为震怒。结果人家姚贾面对嬴政的质问,对答如流。
姚贾的逻辑很清晰,他的确以金钱贿赂了四国诸侯,但目的是为秦利益考虑,如果是为了自己,他又何必回秦国找死呢?
嬴政一听,觉得有道理,认定韩非在暗中搞鬼。
3.韩非的真实身份是韩地的贵族公子,嬴政对他一直不放心。而且根据韩非的举动,也的确说明,他想破坏秦国的统一战略。只要嬴政杀了姚贾,东方四国没了纽带,没了利益,自然又会团结起来。
因此,嬴政自此,不再信任韩非。再加上姚贾倒打一耙,和李斯添油加醋,自己又因为口吃,所以只能成为悲剧。
4.当然了,嬴政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你是嬴政,一个是实干家李斯,身兼儒法,一个是理论家韩非,你觉得你会用谁?
所以,当嬴政得知韩非被杀后,也并没有太大的惋惜,也没有责罚姚贾和李斯。
早知道在秦国,韩非真实的地位,其实并不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外交部召见俄大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外交部召见俄大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