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部门公布经济数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多部门公布经济数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GDP是如何统计的?
GDP本身是西方经济学的专业名词,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国内生产总值,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所有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GDP有三种计算方式,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我国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
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一些小作坊的生产,以及逃税漏税现象严重,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国的很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没有计入GDP,所以我国的GDP核算其实是低估的,西方很多国家连嫖娼都计入GDP。
但是GDP只能反映经济的部分情况,其实并不完善,比如GDP并不能反映人均状况,不能反映人民的幸福指数更不能反映环境保护指数等等,所以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核算标准,但是目前找不出比GDP更好的核算机制
谢邀,搜姐来告诉你答案!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s)全称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GDP算法的种类
MPS算法:前苏联创建,MPS采用限制性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是指它对生产的定义只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生产性劳务,相应地,社会产品只是从事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生产性劳务部门的生产成果。所以,MPS把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通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并将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作为MPS的社会产品价值核算的内,其他服务类行业(医疗、教育等等)统统不算。
SNA算法:联合国1968年公布的GDP核算体系,SNA采用综合性生产观。综合性生产观是指将所有创造效用并取得收人的活动,不管是生产物质产品还是提供各类服务,一律看作是生产活动。SNA核算体系又可以分为支出法和生产法。
我国的GDP核算体系的演进
中国的GDP核算体系是1985年开始建立,使用MPS算法。
改革开放后,1993年改用了国际通用的SNA核算体系,使用SNA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法,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然后加起来就是总GDP了。
2003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GDP核算体系加入了国际货币组织倡导的数据公布系统(GDDS)。
2015年,再次更新GDP核算体系,根据SNA新的标准,将商业行为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
我国GDP核算的范围
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的经济活动都算入了我国的GDP中,在公布的GDP规模中,包含的范围为: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有用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住户。未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简单的说就是:
GDP的具体核算方法和发布时间
- 外国人在中国创造的财富算GDP内;
- 中国人在国外创造的财富不算GDP;
-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GDP单独统计;
- 中国在外国的领事馆产生的财富也算在GDP内;
- 外国在中国领事馆的财富不算GDP内(签证服务费);
GDP的核算由国家统计局完成,采用分级核算的原则,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核算。
最基层的县统计部门在数据出炉后上报至市统计局汇总,然后汇总至省、国家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局汇总和审核后,才发布最终的统计数据。
因很多经济活动是跨区域进行,特别是现在交通、信息、金融活动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各级的汇总数据会有明显的误差(存在漏算和重复计算的情形)。
因此在每年统计局会对GDP进行复核。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每个季度完成后的下个月月中会发布上个季度的GDP数据(一般会在16号左右);
1月中旬会发布前一年的GDP总数据和第四季度数据。
在第二年的四季度会对前一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最终核实和调整。
更多金融资讯,可关注头条号融易搜!
谢邀
GDP的计算,参考《经济学原理》,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但如果要细分的话,其实GDP还有3种方法进行核算: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GDP的统计方法,因此,我们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当然还要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两方面扣除通胀因素。用生产法计算的GDP,是指各部门在核算期内的增加值。公式如下: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的中间消耗。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各个生产要素的收入角度来计算GDP。公式如下: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支出法:支出法其实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总全社会各类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总额:(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再加上净出口。公司是变形如下: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扩展资料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GDP是世界通用的计算方式,有固有的公式。普通人没必要了解详尽复杂的计算过程,知道结果就行。 有部份人认为我国公布的GDP数据是虑高,也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GDP是保守的。 普通人了解国家财税收入就行了
GDP是英文GrossDemestic Product的简称,中文的准确叫法是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也正因如此,GDP的核算是一项涉及全国各个经济领域的,异常复杂的工作。为了准确地计算出GDP的数据,就必须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符合我国国情的GDP核算方案。
要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有多大,自然就要核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产生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成果。那么如何衡量这个成果呢?生产了10匹布,收成了20吨小麦,理发了一次,他们本来是不可以直接相加的,GDP正是把这些不同物品和劳务以价值形式来表示,也就是以它们的市场价格来衡量这些物品和劳务。如1匹布的市场价格是1000元,1吨小麦的价格是2000元,理一次发是20元,把它们相加的结果是50020元,就是生产布、种小麦、理发这三种不同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总和。但这还不是GDP,GDP只核算最终的产品和劳务,当棉纺厂生产出纱线,织布厂用纱线来织布,服装厂用布来生产服装时,纱线和布都是中间产品,服装被称为最终物品。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如果把纱线和布也算进去,就会造成重复计算,纱线会被多计算两次,布则会被多计算一次,显然不能准确核算。一个国家实际的经济总量,只有把各种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和除掉,把他们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加才是GDP。
我国自1985年建立GDP核算制度以来,GDP核算方法逐步完善,数据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设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指导,建立了年度GDP生产核算制度,1989年建立了年度支出法GDP核算制度,1992年建立了季度GDP生产核算制度。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GDP的基本概念、核算原则、分类、核算框架和核算内容逐步得到规范。
我国的GDP核算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大量数据,所使用的资料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统计资料,三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涉及的指标约有3000多个。
我国年度GDP核算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相结合的方法,按94个行业分别计算增加值,然后汇总得到GDP。对基础资料足够充分的行业,直接利用基础资料,计算该
生产总值和总产值的区别是什么?
总产值与总收入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总产值是生产单位、生产部门、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全部价值,即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物质资料消耗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
而总收入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和。会计学中,销售总额等于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初始销售收入或流入资产的价值。一般是主营业务收入。
2、包括的范围不同
总产值:一般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而总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3、计算方法不同
统计总收入一般纳税人企业需要提供编制的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申报表、增值税销售表(一)、增值税进项表(二)、城建税申报 表、教育附加申报表、地方教育附加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印花税申报表、
统计产品产量月报表、财务状况月报表、出口货物明细表、出口货物汇总表、出口 货物附表等。
而计算总产值需要根据凭证科目汇总表的数字进行填写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属于资产类,分年初数和 期末数两栏,年初数不变(本年的年初数就是 上年的年末数),
期末数:用上月期末数+本月科目汇总表的借方数-科目汇总表的贷方数,计算出填到相应的科目栏,注明: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存 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低质易耗品。
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属于负债和所有权益,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年初数与左栏相同,期末数:用上月期末数+本月科目汇总表的贷方-本月 科目汇总表的借方,计算出填到相应的科目栏,注明: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
4、核算基础单位不同
核算基础不同,收入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而总产值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2020年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还值得报考吗?
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是新工科,是国家未来战略发展的专业,前景发展非常好,那么2020年还值得报考吗?我只能告诉你,目前这两个专业人才缺乏上百万,你说值得报考不!
就像软件工程专业一样,很多学生说软件工程人才太多了,但每年软件工程就业率高居第一,毕业月薪第一,你能说软件工程不能报考么?
现在随着科技发展,4G向5G发展,未来肯定会进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两个较为火爆的专业,值得期待!
早前,关于新增专业中,人工智能增加了180所大学,高居新增专业数量第一,大数据紧随其后,新增了138所,可见这两个专业人才是多么匮乏,及需要高校培养一批科研人才啊!
不过,两个专业需求人才较大,但他们属于“学霸”专业,两个专业每年报考人数较多,竞争激烈,招生分数非常高,211大学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招生分数至少在600分以上吧,学生们要谨慎报考!
但付出就会有回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需要人才大,就业率高,工资真的非常高,这两个专业人才就业一般都是年薪制,如果能考研,那工资更有可能年薪50万以上,而且属于越有经验越吃香专业,前景非常可观,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考!
我对2020年大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是持谨慎的推荐态度的!这两个专业的学习还是要看分数的!我的意见是630分以下的还是 不要选择了!
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有什么机器人工程等等专业方兴未艾,各个大学也是一窝蜂的开设这个专业,也不管是不是有这个专业开设的条件和底蕴。仅仅2019年教育部批准大数据专业的学校就达到190多所,其中既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这样的名校,又有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等这样的三本学校,学校良莠不齐,必然导致办学质量高低不平,差异太大。而同样,开办人工智能的高校既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名校,又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等这样一杆子打不到的学校。
总体来看,在新兴专业大热,办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可能选择985/211学校和那些有工科办学传统的学校,特别是行业内有认可度的高校:诸如: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在互联网领域有认可度的高校。
特别强烈不建议在二三本院校学习这些相关专业。因为这些学校开设这些专业不管在师资还是设备等软硬件方面都是非常不到位的。这也是我建议在630分以下不要学习的主要原因。
说去题外话,一套人工智能相关设备都是在几千万元以上,你确信二三本学校肯花这个钱去购买吗?反正我不信!
附2019年教育部批准开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名单:
人工智能
大数据相关专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部门公布经济数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部门公布经济数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