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p2p平台出问题,已加入央行征信,出借人能否本息全回?
- 银行理财连续下跌,逾千只银行固收理财产品净值破1,哪些因素导致?如何看待其近期表现?
- 八十年代入股信用社20元,如今去兑换分红和股份却被拒绝怎么办?
- 去银行存钱,被忽悠成理财,请问会不会成为死钱?
p2p平台出问题,已加入央行征信,出借人能否本息全回?
我是借款人,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P2P的出借人,本金一分不差,利息一分不还。不要拿什么征信说事,平台违规停贷断贷,给借款人造成这么大损失,借款人没有追究责任,还想办法还款,已经很宽容了。
借款人有什么损失呢。首先是P2P平台在没有通知借款人的情况下私自断贷,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短时间无法偿还欠款,征信登记不良记录。其次平台将债务外包第三方催收,任由第三方催收无尺度无下限的骚扰借款人,暴力催收,给借款人身心带来极大伤害。
我们同情出借人,投资P2P平台损失惨重。但这个责任不能都算在借款人身上,我们借款人也是受害者。P2P平台的债务上了征信,借款人只承认本金部分,利息拒绝承认。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平台在给借款人计算利息,3年多还不清的债务没有停止利息的意思。跟催收协商分期还款不同意,协商减免利息也不同意。我不知道这样的征信报告怎么登记?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借款人长时间无能力偿还,法院也无法执行的债务,将被当作呆账处理。进入呆账处理阶段,将停止收取利息。很多借款人的债务完全符合这个规定,P2P平台就是不执行,还在记息,还在不停的骚扰借款人。
这样的情况下,靠一个征信,就要连本带利一起收回,不合情也不合理。
在这里回答的基本都是傻白甜,根本不懂P2P都在干嘛。接入征信只是平台稳住出借人的工具,给自己拖延争取时间。当然对前期回款率有点儿帮助,能更好稳住出借人,但对总的回款率只会适得其反。网贷逾期无非几种人:
1网贷逾期借款人很大一部分一开始就已经保不住征信了,根本就不会在乎,接不接入征信对他意义不大。
2平时征信不错,但已经快周转不过来了,所以按照还款原则,先银行后支付宝微信,最后还P2P平台。不接入征信人家也会考虑大数据,不还记录一直都在,最后全部都会还上,等半年大数据恢复就又恢复信誉了。但如果接入征信,整个节奏打乱,反正都要保留五年还不如干脆不还了,反正平台都涉及高利贷砍头息,也不怕去起诉。
3信用不错,还款能力也不错,只是因为特殊情况临时借网贷造成了逾期。这类人被接入征信留下污点,是心里最愤怒的。往往会报复性赖账,再回过头看看利息,看看各种违法服务费。越想越气基本不到法院不还款,至于去法院平台有几个敢?高利贷砍头息不说,暴力催收这些一翻出来搞不好倒赔钱。
最后想说的是,P2P平台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可持续,至于原因以前文章写过就不说了。出借人借款人其实都是受害者,大部分坏账其实是被平台逼出来的。出借人想靠给借款人给舆论施压拿回钱很不现实。一是除非平台自融,否则借款人比出借人多,舆论声势大不过人家。二是出借人大部分是有闲钱投资的人,借款人大部分是生活困难还不起钱的人。逼哪一边更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平台为了暴利两头坑,然后借舆论引导两帮受害者互相攻击,一边跟出借人说借款人都是老赖,一边引导借款人说出借人都是高利贷的帮凶。最后两帮人对立始终得由社会买单,但谁都没得到好处。
想要回本息是不可能的了,在你投资P22那一刻起,你的本金就被营销人员,管理层,公司抽取提成,假设这些费用是20%,剩下80%的本金才是拿去投资,关键是,不合规的P2P公司,你也不知道他们把钱贪了还是真的拿去投资。
如果出了问题的,那就是这个公司挪用了投资者本金做违规的事情。
利息肯定不要想了,至于能回来多少本金就看警察能截留追回多少资产了。
举个例子,有某些国企背景站台的e租宝在2015年被封查后,知道2020年才清算偿还30%的本金。
当然也有很多被查的公司是杳无音讯的。
不可能
回本金的可能性都不大,还想着本息,绝对不可能
要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平台为啥出问题。
平台从投资者这拿到钱,然后放贷给其他企业、个人,甚至钱转移给老板控制的其他公司,用于投资经营(有的买房买车、买飞机、还债……)
平台放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才会出问题的。
钱要不回来,也就没法还给投资者了。
(2)加入央行征信,也没有太大的用
还不起的,你把他抓起来,他也还不起
有些钱,被老板拿去投资、消费、还贷去了,怎么回得来,征信解决不了问题的
(3)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戒除自己的贪念
好事凭什么就能落到你的头上,如果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就没有问题。
否则,抱着侥幸的心理,十赌九输
款姐认为,早在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并联合多个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包括限制购买机票、限制乘坐高铁和动车、禁止失信人担任企业法人等措施。 而接入央行征信后,若网贷机构借款人发生逾期行为,将对个人金融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今后办理贷款时,将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如果借款人失信,则会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或面临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提供贷款、保险等惩戒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能够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但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机构和借款人的纠纷处理、解决新增逾期、逾期“空白期”如何避免等问题时,也有待多方协同,进一步提出优化和完善的解决方案。
银行理财连续下跌,逾千只银行固收理财产品净值破1,哪些因素导致?如何看待其近期表现?
在这里大胆预测一下,银行理财类的产品还会下跌,还会有更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强制退市。
我们都清楚,银行理财产品也是需要拿着去投资的,只有赚取更多的收益之后才能给客户带来丰厚的回报。
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短期理财产品,对于资金的灵活性要求都比较高,这样对于银行的运营来说也是有非常大的压力的。
这种短期的钱进入到银行之后,理财团队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在短期内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率,然后再给客户带来回报,显而易见,最直接的就是进入股市或者是基金市场。
我们现在看看股市,无论是什么指数,其实都是比较惨淡的吧,这个必然会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压力,整体的收益降低也是必然的事情。
再看看长期投资,就拿国债来说吧,现在的国债十年期票面预期收益大约在3%不到,这可是十年期的国债。
最近很多专家跳出来说,我们要看重长期收益,要用时间换收益。
如果你信了,那么你就可能绿了,毕竟现在的大趋势是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到流通市场,而不是躺在银行或者是其他的理财渠道生利息,银行屡次调节准备金利率,目的就是促进国内消费市场,拉动GDP增长,现在来看,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会维持这样的基本面,所以理财产品想在短期内想有好的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刚性兑付,未来其实风险还是蛮大的,所以如果还迷信银行理财产品不会亏钱的客户们,你们可能将会成为第一波被银行理财产品割韭菜的客户。
银行利率持续下调,银行理财、债券基金也下跌得厉害,那还能买吗?
死磕倒数第18天,深圳小雨晴天☀️多云☁️温度26-27度,微凉~
近期债基连续下跌,连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也每天亏钱,因此每天都有人问我,为什么连债基都会跌呢?不是说好的稳赚不赔的吗?
首先我们做投资,需要明白投资产品大抵可以分为4类:
一、现金类:
像把钱存银行,活期、定期存款,
还有买余额宝这种货币基金都是现金类;
二、债权类:
各种企业发债、国债,政府债券这些都叫债券类;
三、商品类:
就像黄金、石油、房产都是商品类;
四、权益类:
像股票、基金
很多人觉得债券基金只会涨不会跌,还以为它是货币基金。
其实债券基金底层他就是打包买一些债券,
像债基里面的金牛奖招商产业债券a,你看它持仓就是买了很多银行的永续债,
编辑
搜图
债券本质上就是你把钱借给别人,到期就还本付息。
它的风险主要包括:
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之前少部分债基下跌,一般都是因为他们持仓地产债,有些出现了不付钱违约的情况,出现这种信用风险,债基肯定就会跌。
而近期债基普跌主要是利率风险导致的。
因为近期房地产政策转暖,防疫政策也调整,带来的就是复苏的预期,大家都觉得经济马上就要放开了,所以现在资金面也偏紧,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近两天也是飙升。
编辑
搜图
为什么利率变化会影响收益呢?
其实这个很简单,不用说那些什么专业的贴现这些术语,
因为利率=利息/价格,
利息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利率上行了债券价格就会下跌,
债券价格下跌反映在债券基金的净值上,就是净值下跌,所以你持有的债基就跌了。
有人还会说是因为近期股票涨了,大家都把债基卖了去买股票,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本身这两个群体风险偏好就很不同,并且其实债基这个资金还是挺大的,他的买主很多是一些银行机构之类的。
你如果做一下纯债和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你会发现,其实债和A股主要股指的关系并不大,这个相关性分析是绝对值越接近于1,相关性越大,正1的话就是正相关,-1的话就是负相关,可以看到这个相关系数很小,所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本次债基下跌的主要就是利率市场的直接影响。
而利率市场,它又是由一些供需关系来影响的。
那搞清楚了为啥下跌,
那你还能不能买债券呢?
其实资本市场他最喜欢的是预期一个词,像防疫20条、地产16条、他带来的就是经济复苏的预期,但是央妈在货币市场上的政策还没跟上,这就好像我们开车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你还没系上安全带,对于乘客来讲,的确是你快被甩飞了,但是你立马会想着我得把安全带系上对吧,所以想安全开车呢,安全带大家早晚都会系上的,近期这种债券市场下跌呢也只是阶段性的,该放的水,央妈肯定还是会放的,所以大家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和仓位控制决定去留即可,大问题呢我认为是没有的,我相信明年为了促进经济复苏肯定会有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到时候股市债市呢,会有一个一起繁荣的大环境,不知道这个视频有没有解答你的问题。
八十年代入股信用社20元,如今去兑换分红和股份却被拒绝怎么办?
答:农村供销社股票和农村信用社股票,是五十年代,农村合作化时期的产物,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没有足够多的钱支援农村建设。
而农村要发展,需要资金从那里来?这个时候党中央号召,农民要以入股的形式,拨钱成立了,农村信用社。
由于农村信用社,运营良好,没有失信,所以,早在六七十年代,人家每年决算,都会把信用社挣来的钱,给持股者发放分红钱。我记得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偿还了股民的分红,并且,收回了个人持股。
也就是说,早在八十年代,我们这里的村信用社,就限期清理了债务问题,结束了农村信用社股分制时代。
不过当时这些股票,大部分都掌握在老人手里,放在那里有时忘了,而年轻人又不在呼,一张股票去信用社兑换,那几块几毛几分钱,所以,就岀现了题者的那种情况。
那么现在人家信用社,拒绝给你兑换,你那二十元钱的股票,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我觉着国家肯定会有,农村信用社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建议你还是去找,律师咨询一下,看看你这二十块钱的股票,值得不值得打官司,如果你认为值,那你就去法院,告农村信用社,如果你认为不值,就当个收藏品吧。
(原创于2021年12月31日)
去银行存钱,被忽悠成理财,请问会不会成为死钱?
存款和理财,绝对是两个概念,存款有活期定期,现在上海还有结构性存款,本金是不会少的,就是利率相差比较大。而理财是有风险的,本人认为理财的利率越高,风险就越大,就看你个人的承受能力了。就本人经历来说,银行本身发行的理财产品相对风险低一些,也就是到期可以拿到本金加利息。银行如要劝你存款变理财,你一定要询问清楚,有些银行也可能帮其他机构代办的,出了事情就比转麻烦了。
到银行存款被忽悠买成了理财,成为死钱不一定,出现亏损的概率确实不小。
银行职员推销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种:理财型保险、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
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不同产品的情况:
1、理财型保险
存款变保险非常普遍,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银保产品。银行之所以喜欢推销保险,根本在于卖一份保险非常轻松就能拿到8%左右的提成,比吸收存款再放贷赚取利息差的收益高多了,还特别省心省力。
理财型保险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真实收益率低,往往3%以下,再就是流动性极差,提前支取的话就会损失30%以上本金,如果是买成了长期保险甚至是终身寿险,三十年甚至八十年之后才能取出来的那种,在有限的生命中是没有希望完完整整的取回这笔钱了,差不多可以看成是死钱了。
如果确认是保险,那么在十五天左右的犹豫期内退保是没有损失的,这个时间内一定要抓紧时间,如果有保险公司回访,那么直接说上当受骗了要退保就可以了,不要多讲别的,更不要确认是自己主动购买的保险。再就是退保的同时一定要向当地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致电举报,为社会增加正能量。
如果过了犹豫期,就要看双录(录像及录音)是否完整,不完整可以要求银行退保,这样可以避免损失。如果不能退保,经确认三五年之内能拿出来全部本息,并且不用在今后继续交钱,那么举报投诉完耐心等待就行了。
2、非保本理财产品
既然是非保本,那就是这个理财产品不是保本的,购买后有可能收益远超银行定期存款,但是也有可能出现较大亏损。如今随着资管新规实施,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的责任逐渐撇清,理财风险都集中到了投资者身上,显然非保本理财风险的投资价值大大降低,风险急剧上升。
一般这样的理财产品期限不会太久,多数不会超过一年时间。如果跟银行沟通后无法赎回,或者赎回需要支付一定费用,那么在进行相应的投诉举报之后,就只能耐心等待了,看看到期后是赚钱还是亏损,今后到银行存款就要多加十二分小心了。
3、保本理财产品
相比之下这是概率最低的选择,毕竟银行职员为了拿到最高的佣金,一定会推荐风险更高的产品。保本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能够超出三年期存款利率,在当下还是不错的理财选择。如果确认是保本理财产品,那么可以耐心等待,到期后重新办理存款就可以了。
如今管理慢慢开始规范之后在银行兜售保险的假银行员工少了,但是在银行里兜售保险的真银行员工铺天盖地。很多消费者存款时被忽悠买成了保险或者非保本理财产品,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银行员工没有职业道德,只想着赚钱,不替消费者考虑,夸大理财产品收益,而完全不谈问题所在和可能的损失,这一点倒是跟卖保险的销售人员一个德行。
社会在发展,银行卖保险绝对不是金融领域的创新和进步,而是在不断降低银行信用,增加社会矛盾。真有了一天外资银行普及,国民都一窝蜂选择外资银行存款,到时候银行再悔改还来得及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