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p2p平台出问题,已加入央行征信,出借人能否本息全回?
我是借款人,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P2P的出借人,本金一分不差,利息一分不还。不要拿什么征信说事,平台违规停贷断贷,给借款人造成这么大损失,借款人没有追究责任,还想办法还款,已经很宽容了。
借款人有什么损失呢。首先是P2P平台在没有通知借款人的情况下私自断贷,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短时间无法偿还欠款,征信登记不良记录。其次平台将债务外包第三方催收,任由第三方催收无尺度无下限的骚扰借款人,暴力催收,给借款人身心带来极大伤害。
我们同情出借人,投资P2P平台损失惨重。但这个责任不能都算在借款人身上,我们借款人也是受害者。P2P平台的债务上了征信,借款人只承认本金部分,利息拒绝承认。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平台在给借款人计算利息,3年多还不清的债务没有停止利息的意思。跟催收协商分期还款不同意,协商减免利息也不同意。我不知道这样的征信报告怎么登记?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借款人长时间无能力偿还,法院也无法执行的债务,将被当作呆账处理。进入呆账处理阶段,将停止收取利息。很多借款人的债务完全符合这个规定,P2P平台就是不执行,还在记息,还在不停的骚扰借款人。
这样的情况下,靠一个征信,就要连本带利一起收回,不合情也不合理。
在这里回答的基本都是傻白甜,根本不懂P2P都在干嘛。接入征信只是平台稳住出借人的工具,给自己拖延争取时间。当然对前期回款率有点儿帮助,能更好稳住出借人,但对总的回款率只会适得其反。网贷逾期无非几种人:
1网贷逾期借款人很大一部分一开始就已经保不住征信了,根本就不会在乎,接不接入征信对他意义不大。
2平时征信不错,但已经快周转不过来了,所以按照还款原则,先银行后支付宝微信,最后还P2P平台。不接入征信人家也会考虑大数据,不还记录一直都在,最后全部都会还上,等半年大数据恢复就又恢复信誉了。但如果接入征信,整个节奏打乱,反正都要保留五年还不如干脆不还了,反正平台都涉及高利贷砍头息,也不怕去起诉。
3信用不错,还款能力也不错,只是因为特殊情况临时借网贷造成了逾期。这类人被接入征信留下污点,是心里最愤怒的。往往会报复性赖账,再回过头看看利息,看看各种违法服务费。越想越气基本不到法院不还款,至于去法院平台有几个敢?高利贷砍头息不说,暴力催收这些一翻出来搞不好倒赔钱。
最后想说的是,P2P平台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可持续,至于原因以前文章写过就不说了。出借人借款人其实都是受害者,大部分坏账其实是被平台逼出来的。出借人想靠给借款人给舆论施压拿回钱很不现实。一是除非平台自融,否则借款人比出借人多,舆论声势大不过人家。二是出借人大部分是有闲钱投资的人,借款人大部分是生活困难还不起钱的人。逼哪一边更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平台为了暴利两头坑,然后借舆论引导两帮受害者互相攻击,一边跟出借人说借款人都是老赖,一边引导借款人说出借人都是高利贷的帮凶。最后两帮人对立始终得由社会买单,但谁都没得到好处。
想要回本息是不可能的了,在你投资P22那一刻起,你的本金就被营销人员,管理层,公司抽取提成,假设这些费用是20%,剩下80%的本金才是拿去投资,关键是,不合规的P2P公司,你也不知道他们把钱贪了还是真的拿去投资。
如果出了问题的,那就是这个公司挪用了投资者本金做违规的事情。
利息肯定不要想了,至于能回来多少本金就看警察能截留追回多少资产了。
举个例子,有某些国企背景站台的e租宝在2015年被封查后,知道2020年才清算偿还30%的本金。
当然也有很多被查的公司是杳无音讯的。
不可能
回本金的可能性都不大,还想着本息,绝对不可能
要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平台为啥出问题。
平台从投资者这拿到钱,然后放贷给其他企业、个人,甚至钱转移给老板控制的其他公司,用于投资经营(有的买房买车、买飞机、还债……)
平台放出去的钱,要不回来,才会出问题的。
钱要不回来,也就没法还给投资者了。
(2)加入央行征信,也没有太大的用
还不起的,你把他抓起来,他也还不起
有些钱,被老板拿去投资、消费、还贷去了,怎么回得来,征信解决不了问题的
(3)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戒除自己的贪念
好事凭什么就能落到你的头上,如果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就没有问题。
否则,抱着侥幸的心理,十赌九输
款姐认为,早在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并联合多个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包括限制购买机票、限制乘坐高铁和动车、禁止失信人担任企业法人等措施。 而接入央行征信后,若网贷机构借款人发生逾期行为,将对个人金融行为产生影响,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在今后办理贷款时,将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如果借款人失信,则会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或面临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提供贷款、保险等惩戒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网贷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能够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个人信用信息权益。但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机构和借款人的纠纷处理、解决新增逾期、逾期“空白期”如何避免等问题时,也有待多方协同,进一步提出优化和完善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大家都说,8%以上的理财产品不能相信,八成是坑?
8%以上的理财产品八成是坑,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对于没有太多金融理财知识的朋友,在选择高收益率产品时,很难看清楚产品的本质,故很容易踩到坑。
1.市面上8%以上的合规产品有哪些?
市面上8%以上固定收益率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私募基金、P2P等,其收益率区间在8%-12%。前二者都是面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门槛通常在100万以上,信托的安全性要大大高于私募基金。P2P则是面向小额资金的用户,通常100元起购买,由于备案仍在进行中,风险非常高,若投一定要选头部平台。
另一大类就是浮动收益率的产品,理论上投资得当,收益率可以达到8%以上,但这类产品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例如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
2.市面上8%以上不合规产品有哪些?
要说市面上不合规的产品,那就千奇百怪、层出不穷,难以以产品的形式一一描述。归结起来可以说,凡是庞氏骗局的产品,表面收益率一定能够达到8%,并且远远高于8%。这类产品的特征就是借新还旧,用新用户的钱来还老用户的本金和利息,只要后续资金跟不上之后,就会爆掉。
3.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可能是坑还是被骗?
对于金融犯罪,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一些规模还非常大,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被骗的朋友,一是因知识匮乏被骗,再是明知有风险,确认为自己可以先跑一步。
对于知识匮乏的朋友,他们通常不了解金融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基础的高风险高收益都不明白。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迷失自己。对于明知道有风险却参与的朋友,玩的就是赌博和心跳,不加以过多评论,要相信经过设计的骗局是不按常规出牌的。
在理财市场,高收益率一定匹配高风险,甚至匹配的是大坑,在投资理财时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少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能够达到8%,但需要有挑选识别产品的能力,过高收益率的产品建议不要参与。
大南山伯爵,MIT-NUS博士后,资深金融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知识,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要不相信可以试一下哈,也许经历过并付出过惨痛代价之后就深有体会。有多少人就因为不信邪,偏偏喜欢那些所谓的“高收益+保本”理财产品,最后发生本金亏损的教训。比如说,去年以来发生爆雷或跑路的一大堆P2P平台,让无数人的本金打了水漂。
去年开始,受央行多次定向降准的影响,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市场收益率都呈现下降趋势,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比如大家更为熟悉的余额宝,其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3.0就发生在去年7月份的那次降准之后。
当大多数理财产品、基金等都出现收益下降趋势甚至为负的情况下,不少P2P平台的年化收益率依旧是在8%以上,有些甚至高达50%或者更多。大家可以想一想,当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都只能享受4%不到的理财收益时,有些人享受着远远高于8%的收益,这正常吗?
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收益率超过8%以上的理财产品,比如信托基金就有可能突破8%~10%之间的。另外,像债券基金和可转债都可以达到10%以上的年化收益。而且债券基金是2018年唯一为正收益的基金。
总之,近年来的理财市场尽管创新不断,但一定要警惕并防范非法集资活动,千万不要随意轻信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从来都没有“高收益+保本”的理财产品,因为高收益必定高风险相伴。如果投资者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就很可能陷入理财的陷进去了。
倒也不能这么讲,只要是合格的理财产品,也不一定是坑。
我们很多人存在的理财误区,就是规定了收益率必须要保障,而且要确保本金安全。
现在来看,只有银行存款和国债等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才能够达到这样。但是他们的收益率很低,3~5年期的定期产品收益率才能够达到4%~4.27%之间。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看收益率8%的产品,确实里边有一定的坑。但是,并不一定肯定会亏损。
真正的理财只是有专门的理财经理按照科学的理财方式,组合投资产品,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理财产品会公布可能的收益率。按照2018年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明确保本保收益。银保监会很明确,要彻底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为此,各大商业银行还陆续成立了理财的全资子公司,开发更加专业的理财产品。5月22日,银保监会批准工商银行的全资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有限责任的。
过去由于银行自行开发理财产品,会出现一些理财风险。当收益率不理想时,有的银行会违法公允价值对理财产品进行保质保收益;有的还通过滚动发布理财产品的方式实现产品保本的收益有点像我们的长期定损。资产管理产品万一出现不能偿付,有的还会通过担保方式,通过自行筹集资金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
通过有限责任的划分,就很明确的实现了责任的切割。就跟银行卖的保险一样,出了问题我们不可能去找银行,我们应当找保险公司。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出了问题,我们应当找银行理财公司,而不是找银行。
国家在不断加强教育者的投资风险教育,要求投资者理解“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财理念。
责任的切割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这样投资理财将会更加专业化,而且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期货等高收益产品的比例会更高。因此,收益的可能性也会更高。比如今年1~4月份,A股的牛市,不少基金收益率达到了20%~30%。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票的比例较高的话,收益率也会更好一些。其实这种方式也可以避免我们散户去炒股的情况,散户炒股风险太大。
所以,不管是收益是8%还是多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我们首先要确保的是它是正规理财产品,然后再考虑它存在风险的可能性,真的不一定全是坑。像我们的民间借贷,利率10%~15%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并不全是坑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80万理财无法兑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